共建“一带一路”有力推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

原标题:共建“一带一路”有力推动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多来,在中国与共建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显著成就。2023年10月,中国提出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引领共建“一带一路”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目前,中国已同全球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签署国家中绝大多数是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显示各方对共建“一带一路”理念、原则、目标和方式等的高度认同。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其体现出的治理观、发展观、合作观、义利观等显示出多方面实践价值。作为新时期由发展中国家提出的重要全球公共产品,共建“一带一路”正有力、持续地推进广大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这也是中国对全球发展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共建“一带一路”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提供强大助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发展问题在发达国家关注位次中有所下降,全球治理、安全等方面困境对发展的掣肘加剧,这导致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出现放缓现象。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实现工业化是其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物质基础,是实现国家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2021年12月,联合国发布《工业化对世界人民福祉的重要意义》指出,目前世界上仅有63个经济体实现工业化,人口占比不到全球20%,这些经济体生产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制成品。而47个最不发达国家占世界人口13.4%,所生产的制成品总量不到世界总量的1%。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在制成品产量上贡献了30%。新冠疫情期间,一些欠发达国家缺乏口罩等基本用品生产能力,这可以看出,工业化发展对人民生活福祉的极端重要性。

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均体现中国将发展作为解决全球问题主要出发点的一贯主张,加快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是二者共同的落脚点。共建“一带一路”助力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发展进程,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提供强大助力。这体现在其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平等性、包容性和成长性,给发展中国家共建方基于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工业化发展道路,提供充分的自主空间。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新技术条件下探索跳出传统工业化模式,推动工业化进程、质量和效能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这也证明共建“一带一路”具有全球性意义。

共建“一带一路”为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创造新动能

通过“一带一路”共建的产业园区,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推进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在一些基础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发展的要素和制度条件体系化程度低,短时间内无法做到具有普通工业化能力,中国和有关共建国根据当地要素和市场需求特点,创办了一批工业园区、产业园区和经贸合作区等特殊经济区,促进了当地资源、劳动力、技术和本土市场等的整合,发挥了不可多得的示范、辐射和带动效应。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将中国优质产能和发展中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国际产能合作成为共建国推进工业化的重要引擎。产能合作激活共建国本地市场,助力建立现代市场体系,为工业化培养一批具有现代专业技术、现代管理经验的专门人才。国际产能合作和各类合作园区在较短时间内为发展中国家蓄积了新工业化动能。

共建“一带一路”解决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所需的基础设施

必要的基础设施水平是工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发展中国家要实现工业化,重大交通、能源等“硬性”基础设施是“刚性”约束,“硬性”基础设施供给不足,也导致“软性”基础设施发挥作用受限。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合作中相当大比重是“硬基建”项目。

中国推动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截至2023年2月,亚投行累计投资项目195个,其中,107个项目属于基础设施领域。中国在重大基础设施无论是建设经验、技术水平、融资成本等都居于世界前列。中国与共建国家合作开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高相关国家资本积累,增强其经济发展效率,并催生出巨大的本地需求,基础设施建设正有力地推进相关国家工业化进程。共建“一带一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同当地工业发展有效联动,既提高了基础设施的效用和效益,也为当地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力。

“绿色丝路”“数字丝路”助力发展中国家走上新工业化道路

当今全球科技发展、生态环保约束趋紧、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发展中国家已有比较优势弱化,工业化进程受到多方面不利影响。“绿色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在有些发展中共建国呈现“双转型”特征,这对全球范围内提升后发国家工业化质量和效能极具意义。

中国把绿色作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方面,积极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议程,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共建“一带一路”同样把“绿色丝路”建设作为基本要求。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在南亚、东南亚、南非投资建设一大批风电、光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项目,推进相关国家探索走出传统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以能源方式转型助力工业化发展方式转型,走上新工业化道路。

共建“一带一路”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数字产业深度融合,正深刻改变共建国的工业化面貌。中国与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拉美等国家深度开展“数字丝路”建设。截至2022年10月,中国已与17个国家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23个国家建立“丝路电商”双边合作机制,与有关国家建设34条跨境陆缆和多条国际海缆。

中国与共建国在数字基建、数字技术、消费电子、数字应用、跨境电商等相关数字领域合作的广度不断拓宽,提升共建“一带一路”给共建国民众带来的获得感。“数字丝绸之路”缩小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的数字技术鸿沟,加快共建国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升其工业化质量。

未来十年,共建“一带一路”将深刻影响全球工业化进程。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强大吸引力和示范效应,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正形成强大的自主外溢效应,这对全球发展是巨大机会。中国希望发达国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共同推动形成全球范围内资源、资本、劳动、市场等要素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全球工业化健康快速发展势头,为全球化发展创造新动能。

(作者:徐占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世界经济研究部部长,“一带一路”研究部部长,国经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