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策站》防疫医疗照护 莫忘偏乡人(孙廷祯)

新北居家关怀箱原内容物包括口罩、垃圾袋、快筛试剂10支、泡面、饼干等,如今只剩1支快筛跟卫教资料,丰富度大缩水。(陈慰慈摄)

目前疫情尚集中都会区,都会区人口稠密,扩散也快,疫情进入社区传染阶段,首当其冲的就是双北。疫情严峻时期,不少北漂的学生、上班族也会先暂缓回家,所以如苗栗、南投、彰化及屏东等地区,尚可以维持在几千例。然而人流不可能永远限制,倘确诊病例真如陈时中预测将有460万例,病例终会向中南部扩散。事实上,趁目前疫情尚未大量扩散到中南部,其实正是中央跟地方政府应把握时机,针对乡下、偏乡地区的医疗或照护资源进行检整的时机。

随政府逐渐将疫情防控方针逐步向「共存」调整,全国各县市几乎都已推动确诊居家照护与接触隔离3+4,希望借此最小化防控政策对社会活动的影响,但居家要能真「照护」,否则便名存实亡,变成自生自灭。政府推动健康益友APP,希望国人可以在家视讯诊疗,并透过药局地图,请药师送药到家,推动数位化的便民政策方向正确,也符合未来趋势,但同时也须注意因年龄或地域造成的数位落差。目前光在医疗资源最集中的双北,民众连不上网、排不到医生及拿不到药的情况不胜枚举,当疫情扩散入传统农业县市,在缺乏足够医疗资源情况下,可能将许多长者跟偏乡民众,排除在健康安全网之外,造成的冲击恐怕将更加严重。

政府近几年来,无论是领口罩、发振兴券、加码券,多大力推动以线上方式进行,连举债振兴全国经济的各式优惠券,都要上网或透过APP来登记、抽奖、领券与使用,实际上已造成巨幅的数位落差。犹记去年9月发放五倍券时,屏东牡丹乡民众因邮局、便利超店甚远,光登记便得花上居民超过一小时车程,这还是有实体的五倍券,数位的各类加码券,琳瑯满目,不知如何使用者比比皆是。

更进一步来说,使用APP进行线上诊疗、取药拿药的门槛因涉及身分验证、视讯技术、处方签确认等等,使用门槛又较抽奖或领取振兴券更高、操作更复杂,然各类振兴券涉及国人消费,居家照护服务却涉及生命健康。根据内政部统计到2020年时,全国仍有近20万15岁以上不识字人口,长者缺乏或不熟稔智慧型手机操作者,更是等同直接被剥夺医疗资源取用的权利。偏乡地区民众、老者本是更需要更多医疗照护关注的对象,却变成远距医疗的漏网之鱼,情何以堪。

即便会使用APP,药物取得也有因医疗资源分布差距而不堪负荷的隐忧。现在因为法规跟安全性的考量,送药到家都还是要药师去送,但药局早已忙翻。除了日常的成药、处方药的业务,现在要卖快筛、还要用休息时间去送药。都市的药局密度高,但是中南部很多乡镇可能整个镇上只有一两间药局,那仅仅一两个执业药师,如何身兼卖药、卖快筛与送药之责呢?

总体来说,数位化居家照护的配套措施仍远远不足,疫情目前尚未在非都会区爆发,并不代表未来医疗资源不会有匮乏的隐忧,指挥中心与地方政府反而更抓紧时机,超前部署研拟针对长者与偏乡地区的配套政策,切莫让最需要照护与指引的对象,成为了被政策遗忘的一群人。

(作者为国会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