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筑梦,珠海如何助推华语纪录电影迈向新高度?
129年前,在法国巴黎的“大咖啡馆”,卢米埃尔兄弟播放了世界上的第一部电影《火车到站》。这不仅标志着电影的诞生,也呈现了电影最原始的形态——记录真实生活,反映时代变迁。
30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一场光影筑梦之旅开启——1994年,第一届“中国珠海海峡两岸暨香港电影节”在珠海成功举行,成就了当时华语电影界的一大盛事。
筑梦三十载,依旧是珠海。不忘初心的电影人们,又开启光影筑梦的全新阶段——10月24日至26日,第三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在珠海举行,接续光彩。
从参会作品的精品荟萃,到与会嘉宾的大咖齐聚;从优秀作品的公益展映,到“焦点对话”的交流互动;从“印象珠海”的火热征集,到“金海鸥”推优盛典的盛装亮相……一年一度的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已成为国内外华语纪录电影人团结协作,共迎挑战、共创机遇、共谋发展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共话光影,重叙友谊。用光影艺术更好地讲述广东故事、大湾区故事、中国故事,共同探寻新时代华语纪录电影创作的新发展、新路径,珠海正逐步走进纪录电影这项光影艺术的主舞台,并助推华语纪录电影迈向新的高度。
(一)光影盛宴,为什么是在珠海?
珠海之所以能成为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的举办地,原因是多方面的——
历史上,珠海一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近代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走廊。改革开放之后,珠海又成为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之一,是内地唯一与港澳同时陆路相连的城市。
▲珠海渔女雕像及远处的港珠澳大桥。梁冠贤/摄
海洋文化、香山文化、中西交流文化、红色文化、改革开放文化在这里交汇交融,深刻塑造着城市的精神气质与时代风貌。特别是改革开放,锻造出珠海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敢于在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尝头啖汤、吃第一只螃蟹。
正如前文提到的,珠海早早就与电影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年来,这里已经孕育了适合影视艺术深耕发展的优质土壤——《少林足球》《盲探》《误杀2》等电影,《英雄无悔》《破冰行动》《青春之城》等电视剧,都在珠海取景拍摄;裴蓓等珠海本土作家创作出的小说精品还被改编成了《天上人》《我们的岁月》等优秀影片。
▲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
近年来,珠海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步伐,纪录电影《港珠澳大桥》、话剧《龙腾伶仃洋》、图书《平安批》等一批本土主创、原创精品先后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让文化成为城市流动的风景,更推动珠海形象、珠海故事、珠海魅力不断“出圈”。
与此同时,珠海还不断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珠海大剧院、珠海市博物馆新馆、金湾艺术中心等一大批高标准、专业化的公共文化场所陆续投用,为各类文化活动的举办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硬件支持。
▲金湾艺术中心。
所以,在珠海举办华语纪录电影大会,不仅可以兼具电影节、文旅体验、城市形象、专业人才聚集与培育、新作孵化等聚合性效应,还能以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赋能城市文化多元化发展,形成叠加效应,积极传播珠海城市形象,打造珠海文化品牌。
(二)纪录电影,珠海如何抢先入局?
纪录电影是讲述中国故事,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展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文化载体。目前,纪录电影在国内正处于一种逐渐上升的状态。珠海举办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既是不忘电影初心、回归艺术本源,也是看到了华语纪录电影当下及未来发展的良好态势,正抢先入场。
▲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资料图)李建束/摄
在首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上,发布了《中国纪录电影十年报告(2012-2022)》。报告显示,仅2019-2021三年,我国纪录电影的数量增长率已达23%,网络纪录片的增长率超过了150%。在第二届大会上发布的“2023中国纪录电影”报告显示,《北京2022》以3053.2万元票房,成为当年内地电影市场纪录电影的年度票房冠军。
截至10月21日,2024年在国内现已上映的27部海内外纪录电影作品中,国产片占到了23部。其中,同时入围第三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国际传播类推荐名单的《里斯本丸沉没》《再会长江》,其国内票房均突破千万,前者更是达到了4335.7万……这些数据彰显了华语纪录电影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逐渐提升。
▲第三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展映活动走进华发商都,《再会长江》 用影像讲述“长江故事”。梁冠贤/摄
来看看华语纪录电影大会连续三届的整体状况。2022年至今,大会共征集各类纪录片135部,从中推荐了近百部优秀华语纪录电影。其中,纪录电影《无音之乐》《不孤岛》入围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纪录/科教片奖提名,《我们正年轻》等一批纪录电影也获得业界高度肯定和良好口碑。
从本届大会开始,影片征集推荐类别已从文化历史、科学自然、社会纪实、国际传播四类拓展到五大类,新增了舞台艺术类别,形式更多样,创新更活跃。今年征集到的46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看到开放包容、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看到人民群众砥砺创新、奋力拼搏的火热实践,充分彰显出纪录电影与时代共鸣,与人民共情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追求。
正因为看到并看好华语纪录电影等影视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珠海早已开始了提前落子、深耕细作,围绕影视产业发展各方面的具体需求尝试开展“一站式”全产业链的服务实践。
从首届大会开始,珠海就积极鼓励并参与到华语纪录电影的创作当中,以原创纪录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如现实类推荐作品《落地生根》、微纪录片《向光而行·赴一场格桑花之约》在纪录电影大会上崭露头角。而“印象珠海”短视频征集活动也不断升级,今年不仅增加了“微剧本”类别,还将在抖音、哔哩哔哩等平台展开全球征集,由此可见珠海大力支持纪录电影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同时,珠海也不乏纪录电影的创作精英和力作。近年来,珠海传媒集团独立拍摄制作或参与主创的纪录片《人生能有几回搏》《港珠澳大桥》《同心》以及大型4K生态纪录片《中华白海豚》在央视播出,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大型4K生态纪录片《中华白海豚》
珠海自然禀赋优越,又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借助华语纪录电影大会这样一个“含金量”十足的平台,珠海有机会和潜力成为广东乃至大湾区电影产业发展的一座全新重镇。
(三)执着筑梦,珠海还要做些什么?
伴随中国航展、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珠海艺术节等城市文化品牌不断擦亮,城市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珠海正以文化艺术为桥梁纽带,搭建增进国际交流、促进文明互鉴的广阔舞台。
▲珠海日月贝。周家侨/摄
如今,珠海秉承“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的理念,正力图以华语纪录电影大会为支点,为广大华语纪录电影工作者提供更完备更丰富更有效的支持,汇聚更多的创新人才,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创造更多的合作机会,以此共建共享华语纪录电影的“共同家园”,让“金海鸥”从珠海一路高歌、乘风搏浪。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继续坚持办好华语纪录电影大会是应有的基础,这是珠海汇聚更多优秀电影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要为华语纪录电影人凝聚共识、交流合作不断拓展新空间,打造一个更具权威性、国际性、专业性的交互平台。
▲第三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上的焦点对话论坛。李建束/摄
从华语纪录电影出发,但又不局限于纪录电影本身,为整个广东乃至大湾区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撑,这是珠海接下来需要大力推进的重点之一。
事实上,广东一直就是我国电影创作的一片沃土,这里电影名家辈出,电影佳作泉涌。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电影事业和产业发展,在政策、专项资金等多方面予以大力扶持资助,强化对电影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等各个环节的指导和服务,全力打造全领域统筹、全生命周期扶持、全要素配置、全链条开发、全方位宣推的电影创作生产体系。
正是在此背景下,在第二届大会期间,珠海影视产业服务中心揭牌运作。项目涵盖影视服务、影视文创、影视招商、影视产业、影视IP孵化及平台建设等。一年来,该机构已成功引入并推动了《完美的救赎》等多部影视剧在珠海的拍摄制作及发行上映。
在本届大会上,华语纪录电影高质量发展伙伴计划正式启动。从伙伴计划的参与机构来看,基本覆盖了纪录电影从理论研究、创作生产、发行上映等全流程。各专业机构将以华语纪录电影大会为依托,展开更深入的合作,汇聚起更广泛更具创新和创造性的力量,促进行业交流与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华语纪录电影高质量发展。
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当下,新时代新征程的大幕已然拉开,珠海正可以借此发挥自身优势,以多样化、个性化、精准化的公共文化服务,吸引更多专业影视机构、广大华语优秀纪录电影人走进珠海、扎根珠海,用镜头记录时代巨变,用光影凝聚奋进力量,让珠海成为纪录电影发展的热土福地。
岁月如梭,光影交织。新纪录的号角已经吹响,相信随着华语纪录电影大会越办越好,随着珠海故事、湾区故事、中国故事的讲述愈发生动,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将会得到更好的传播展示!
文/珠海发布 李勇智编辑/明敏责任编辑/蓝辉龙三审/常立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