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桥再获桥梁界“诺贝尔奖”
图为获奖的G320线花鱼洞大桥。 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中新网贵阳4月8日电 (袁超)记者8日从贵州省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获悉,贵州首座“提篮”式公路桥梁——G320线花鱼洞大桥被国际桥梁大会(IBC)授予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金奖,该奖也被誉为桥梁届的“诺贝尔奖”。
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侧重于适合的技术与材料创新、美学价值、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度、公众参与度等。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共有9座大桥获得该奖,其中贵州就有4座。
G320线花鱼洞大桥位于贵州省清镇市境内,跨越红枫湖,全长270米,于2019年2月20日开工,2021年6月29日建成通车,大桥在原桥的基础上进行拆除重建,获得11项国家专利技术、1项省级工法,尤其是中国首创的“边建边拆”的改建方式,成为山区桥梁改建典范,是贵州首座“提篮”式公路桥梁。
图为获奖的G320线花鱼洞大桥。 贵州桥梁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供图
花鱼洞大桥地处5A级风景区及水源保护区,环保要求极为严格,这些特点决定了旧桥拆除不能采用传统的支架或爆破等拆除方案。经过多次研究论证,结合本桥原桥桁式组合拱受力特点,提出中国首次利用新桥拆旧桥的拆除方案,即利用新建桥梁主拱圈强大的承载能力,将其作为拆除旧桥的支撑架,在新建主拱圈上设置吊索连接旧桥拱圈,施工预加力以支撑旧桥部分重力,以“拼装逆过程”思路逐段拆除旧桥,并通过调整吊索索力控制旧桥主拱圈受力,保证拆除施工顺利进行。
“大桥的建成,不仅满足了民众的出行需求,更成为红枫湖景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摄影构图上来说,有了桥的加入,整个景观更具层次感。”谈及该桥获奖,清镇市酷爱摄影的张强激动表示,一条条公路串连,一座座桥梁架起,一条条隧道贯通,昔日“地无三尺平”的贵州变得四通八达,为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动力。
数十年来,在92%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和丘陵的贵州,桥梁建设者攻坚克难,在喀斯特高原上架起2万余座桥梁,世界高桥前100名中有47座在贵州,堪称世界“桥梁博物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