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叶王交趾陶百年来第一次洗澎澎 学甲慈济宫宝石釉风华再现

▲台南市学甲慈济宫所藏之「加官、晋禄」、「合境、平安」及「胖罗汉、瘦罗汉」共三组六件之交趾陶国宝,完成修护,欢迎欣赏洗完澎澎国宝的绝美姿态与样貌。(图/记者林东良翻摄,下同)

记者林东良/台南报导

台南市学甲慈济宫所藏之「加官、晋禄」、「合境、平安」及「胖罗汉、瘦罗汉」共三组六件之交趾陶,于2015年经文化部公告指定为「国宝」(National Treasures),此为台湾民间工艺首例指定为国宝级别之古物。

这六件国宝迄今已有164年历史,受到原有累积性损坏因素如污染、断裂、盐害、风化及前人修补等影响,经文资处协助学甲慈济宫申请补助并获得文化部文资局补助经费,由台湾艺术大学文物维护研究中心团队进行修护外,期间文化部文资局也透过专业审查的机制,以确保这次的修护可以最大程度的保存原有的历史样貌,历经一年时间,终于在今年6月完成修护,顺利回到学甲慈济宫交趾陶文化馆典藏与展示,并开放公众参观。

此系列交趾陶作品,为学甲慈济宫于咸丰十年(1860)进行建筑体整修时,特邀请传统艺师叶王(约1810年代-1887年)制作,以做为庙宇屋顶、壁堵等处之建筑装饰,其作品技法纯熟精湛,釉色温润透明,制作精致细腻,型态生动活泼并富含独特艺术风格,充分反映清朝时期台湾的交趾陶文化特色,引领后世匠师开始走向细致写实、主题生活化以及琉璃釉色更多元之发展。

这六件国宝自咸丰10年(1860)至今,历经160余年终于洗了第一次澡,重新呈现其工艺表现之独特与细节之处。例如修护前透过X光影像检测,「加官、晋禄」两尊人物胡须,竟是采用细铜线捻制而成;又「平安」交趾陶手上的花瓶器皿,则是采用手拉坏方式塑造而成,外型类似明代的白瓷「玉壶春瓶」,在在显示叶王工艺美学精细过人之处。此外,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更于「瘦罗汉」作品上发现胎体制作痕迹,是否为叶王所留下的指纹?也十分耐人寻味。

特别的是为了确保国宝修护运送过程可以安全无虞,不论修护前前往修护地点台北与修护后的回家路途中,途经县市的地方政府警察局及国道公路警察局都出动了警力进行护送,共计6台警车前后包围运输车一路护送,可谓十分特殊的景象。而学甲慈济宫也全力协助前置包装及后续组装展示作业,使得这次任务得以圆满完成。

文资处表示,为延续地方文化资产价值,透过这次紧急修护计划,将导致危害国宝之因素排除,加强稳定其结构与恢复古物真实性,落实古物的日常保存与维护。欢迎民众,相约前往学甲慈济宫交趾陶文化馆,欣赏洗完澎澎国宝的绝美姿态与样貌,保证会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