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观察)全球七大地区2023回眸|亚欧:域内危机难解博弈加剧

新华社莫斯科12月21日电(国际观察)全球七大地区2023回眸|亚欧:域内危机难解博弈加剧  新华社记者耿鹏宇  2023年,亚欧地区形势复杂多变,紧张局势加剧,安全风险升高:乌克兰危机延宕难解,纳卡地区隐忧犹存,俄罗斯与西方地缘政治博弈白热化。  (小标题)乌克兰危机陷入胶着  今年以来,乌克兰危机进入双方相持阶段,“消耗战”“拉锯战”成为显著特征。  5月21日,俄国防部宣布完全控制顿涅茨克地区重镇阿尔乔莫夫斯克(乌方称巴赫穆特)。随后,乌克兰军队在美西方支援下向南顿涅茨克、巴赫穆特以及扎波罗热方向开始进行反攻,同时加大对克里米亚半岛及俄南部边境地区的打击力度,但一直难以突破俄军防线。近期,俄军加大对乌东重镇阿夫杰耶夫卡的进攻,试图早日实现“解放顿巴斯”的军事目标。  10月初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国际舆论焦点迅速转移,加上“乌克兰疲劳症”蔓延,西方民众对于继续援乌的支持度不断下降,西方媒体频频透露美欧政客私下劝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政府与俄谈判。  泽连斯基对此予以否认,重申未准备与俄开启和谈,并在国际上频频发声,希望获得西方的持续援助。临近岁末,泽连斯基宣布乌克兰将在2024年生产100万架无人机,乌军方则计划再动员45万至50万兵员。克里姆林宫则多次强调,目前不具备乌克兰局势向和平方向过渡的先决条件,俄绝对优先事项是实现特别军事行动的既定目标。  俄罗斯挺过西方极限制裁,经济社会保持稳定。俄总统普京14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年度盘点”活动上说,2023年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3.5%。俄工业生产和制造业均增长,失业率首次降至2.9%。俄国家外债规模已从460亿美元降至320亿美元。  在政治和安全方面,乌克兰危机导致俄欧关系、俄美关系破裂,欧洲被进一步捆绑在美国战车上,战略自主下降;全球多国重新审视安全问题,增加军购和国防预算。在经济方面,这场危机加大了全球经济复苏难度,全球能源、粮食供应紧缩和价格波动一度使不少国家出现困境。  (小标题)地区博弈加剧  乌克兰危机背景下,俄罗斯和西方紧张关系加剧,俄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军事威胁。  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未止,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硝烟又起。9月19日,阿塞拜疆以“反恐行动”为名对亚美尼亚控制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发动军事打击,以恢复当地“宪法秩序”。一场闪电战后,阿塞拜疆完全控制了纳卡地区,随即宣布已与纳卡地区代表达成停火协议。12月7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就改善两国关系发表联合声明。  被称作“高加索火药桶”的纳卡地区看似已经恢复平静,但其背后的大国博弈暗流汹涌。作为外高加索地区事务的传统参与者,俄罗斯在纳卡问题中扮演关键角色。近两年来,被视作俄罗斯盟友的亚美尼亚多次公开抨击俄在纳卡问题上的“不作为”。失去纳卡地区后,亚美尼亚直接拒绝出席俄主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理事会会议。不仅如此,亚美尼亚还拒绝参与集安组织军演,转而与美国举行联合军演。  受乌克兰危机影响,俄罗斯在其他地缘方向投入的资源有所减少,美国趁机展开行动,试图削弱俄在地区的影响力。今年9月,美国总统拜登与中亚五国元首在纽约举行会晤,这是美国与中亚五国的“C5+1”对话机制首次由部长级提升至元首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副所长韩璐认为,美西方趁机加紧拉拢地区国家,导致俄在地区的控局能力下降,特别是亚美尼亚与俄罗斯的同盟关系受损。但总体来看,地区国家依然与俄罗斯保持紧密联系,对俄关系依然是外交优先方向。  (小标题)对华合作深化  尽管美西方不断拱火浇油,但亚欧国家普遍希望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与该地区国家传承友好合作,携手应对挑战。  今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开启今年第一次国事访问。10月,俄总统普京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俄元首年内两度面对面会晤,充分体现两国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今年5月,中亚五国元首齐聚中国古城西安,参加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成为本次峰会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建交31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加速对接发展战略,务实合作不断深化,友好关系日益巩固。中国-中亚峰会的举行将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而中亚地区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区。十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先试先行,在发展战略对接、合作机制建设、重大项目推进等方面硕果累累,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吉乌公路等一大批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建成,途经中亚的中欧班列快速发展。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方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涉及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产业链供应链等新亮点,为未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提质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