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恐先解决这事 中国大陆经济才有救

有学者认为,10年前,中国大陆的经济成长动力,应该由不动产相关产业转向消费导向。经过这几年的时间,大陆房地产目前还是主要拉升GDP的重要推手,因此,期间也累积不少债务,造成部分地方政府与建商的财务非常吃紧。

故北京政府开始要刺激消费,让经济成长可以慢慢不依赖不动产,例如,扶植先进的制造业等。但路透社认为,中国大陆先要清理债台高筑的债务,还要解决经济重组的问题。经济学家指出,不管钱从谁的手中拿出来,例如银行业者、国营企业、中央政府、民间企业或是一般家庭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大陆未来的成长动力。

2024新的一年,中国大陆喊出经济要成长5%左右。跟今年差不多,但成长幅度却不若之前。路透社表示,假如中国大陆债务状况不改善,大陆的国家信用评等可能还会被调降,已跌到5年低点的陆股,应还会出现新低情况。

不过,不管北京高层未来要决定怎么走,高龄化社会以及人口负成长,都是要列入考虑的。另外,地缘政治关系似乎愈来愈紧张,也让外资不太敢贸然到中国大陆投资。

根据估算,2023年,中国大陆经济成长可能有5%左右,超过不少全球主要经济体。不过,这耀眼的GDP却是靠投资所堆积出来的,中国大陆的输出项目有超过40%用在投资上,是美国的两倍之多外,很多跟制造业也是无关的。

路透社认为,投资的甜美果实仅少数人享有,大部分中国大陆民众是无感的,像是6月很多大陆青年找不到工作,失业率传出高达21%就是其中一例。为了图温饱,许多大学毕业的专业毕业生,只能从事不太需要技能的工作。

根据统计,中国大陆的家庭财产有7成左右都是建立在房地产上。因房屋碍于变现性的问题,故有不少大陆民众只是纸上富贵而已。另外,拿目前较热门的电动车产业来说,车商大打价格战,价格愈来愈低下,很多周边产业的大陆员工生计也受到威胁。

有些经济专家猜想,若中国大陆步入像日本失落30年的经济泥淖中,可能会还没有发展起来就先陷入困境。不过,目前大多数的全球产业还是很依赖来自中国大陆的买家,像是非洲和拉丁美洲都寄望大陆人能采购自己的商品外,也能提供金援走向工业化。

路透社表示,中国大陆应该从改变经济结构下手,但改革对大陆来说,却没那么容易。以占近半比例的农民工来说,若要跟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公共福利的话,代价可能会要经济成长的1.7%,将对国家支出造成不小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