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日经济活力十足,促消费政策还有哪些空间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各地消费市场亮点十足,假日经济活力持续释放。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庆节假日7天,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7008.17亿元,分别较2019年同期增长10.2%和7.9%。
国庆消费市场的繁荣活跃印证了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的特点。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国庆节假日进一步激发了居民旅游出行等消费需求,加上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进一步显效发力,稳就业促增收相关政策持续落实,消费有望继续扩容提质。
需求不足是当前制约经济回升向好的一大堵点。近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促消费政策密集出台、不断加力。多位专家分析,促消费政策仍有优化和提升空间,可以考虑扩展消费补贴政策的支持范围、支持对象和支持力度,进一步涵盖金额较小、具备黏性的服务类消费,也可聚焦更具有购买力和成长性的大学生和青年群体,同时加大补贴比例。从中长期看,要推动改革、完善机制,进一步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提高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假日消费市场火热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累计20.03亿人次,日均2.86亿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9%,比2019年同期增长23.1%。
国庆假期群众出游意愿高涨,其中不乏亮点。比如,“跟着演出去旅行”有力激发消费新动能,据测算,假日期间全国营业性演出4.43万场次,同比增长14.5%;票房收入22.09亿元,同比增长25.9%;观众1169.7万人次,同比增长13.3%。
商圈街区节日氛围浓郁,假日期间,纳入监测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夜间客流量达9686.2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每夜较2023年增长25.4%。受益于签证和通关政策优化、免签国家范围扩大、入境旅游服务便利化水平提高等因素,入境旅游持续升温。
“小而美”的县域旅游成为文旅消费的新增长点。携程数据显示,九寨沟、安吉、香格里拉、平潭、都江堰、景洪等热门的县级市和县城在国庆首日都分别实现旅游订单109%、86%、74%、67%、51%、50%的增长。国庆首日,临汾隰县、兰州皋兰等县域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6倍;百色乐业、赤峰林西、临沧凤庆、韶关乳源、保定涞水等县域旅游订单同比增长3倍以上。
税收数据成为消费市场火热的印证。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国庆假期,居民消费市场展现较强活力,消费相关行业日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1%。小吃、快餐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1%和9%。露营、民宿休闲新场景、新形式不断更迭,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3.2%和6.3%。长假期间,居民通过观演出、看电影、逛书店等方式满足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带动文化服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85.2%。
不仅服务消费火爆,商品消费也可圈可点。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带来汽车、家具家电及家居类商品消费快速增长。国庆假期,“以旧换新”补贴政策降低消费者购车门槛,车企推出降价促销、购车优惠、购车礼包等优惠,全国二手车销量同比增长65.9%,汽车新车销量同比增长11.7%,其中新能源车同比增长45.8%。
与此同时,各地通过打折让利、线上团券等方式惠及消费者,促进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同比增长149.1%。家具、装饰材料、涂料等与家居装修相关的商品销售也呈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分别增长35.7%、12.9%和26.2%。
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特别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两新”政策,已成为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重要措施,在这些政策的支持下,国庆假期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旺,消费市场活力足,消费驱动经济增长持续加力。
促消费政策持续加力
近段时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促消费政策不断加力。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并作出一系列部署。相关部门也积极推出促消费惠民生举措。
文化和旅游部在9月30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鼓励各地推出文旅消费惠民举措,开展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月,陆续举办超过3600项约2.4万场次活动,各地将发放5亿元文旅消费券等消费补贴。商务部明确,支持各地利用上海时装周、天津车展等平台,举办各类新品首发首秀首展,打造更多“金九银十”消费新热点。
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10月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消费方面,重点是把促消费和惠民生结合起来,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实施提振消费行动。一是加大对特定群体的支持力度,二是结合“两新”推动大宗商品消费持续扩大,三是扩大养老、托育等服务消费。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撰文分析称,目前政策更聚焦于商品以旧换新,然而,对当下耐用品消费的补贴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当期消费增加,实际上透支了未来的需求和增长空间;二是政策仅支持部分商品,未享受政策补贴的其他商品消费可能被“挤出”。
钟正生建议,扩大消费补贴政策的支持范围、支持对象和支持力度,进一步涵盖金额较小、具备黏性的服务类消费,也可聚焦更具有购买力和成长性的大学生和青年群体,同时加大补贴比例。将消费补贴政策与其他政策相互联动,如在新房和二手房签约过户后,或农民工办理落户后,发放千元到万元规模、有时效限制的消费券,释放有“安家置业”诉求群体的消费潜力。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王一鸣日前在一场公开演讲中指出,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仍然突出。当前如果不加大政策力度,靠经济自身的力量来扭转这种下行态势,难度比较大。
他认为,当前通过发行特别或一般国债来扩大赤字规模,帮助地方政府缓解负债压力,是一个重要选项。具体操作方式上,由于地方政府在疫情期间因公共卫生支出增加了相当规模的负债,可以将适度扩大赤字规模的一部分资金,用于帮助地方政府清偿疫情期间拖欠的企业账款。扩大赤字形成的部分资金还应用于扩大消费,因为消费主体是年轻人,可以适当加大生育补贴力度,释放年轻群体的消费潜力。
从中长期看,提振消费不能仅靠刺激,而是要推动改革、完善机制。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建议,进一步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通过完善税制、增加转移支付、加快农村土地市场化流转等方式,提高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稳定农民工预期,提高其边际消费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