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宗》古画的「平行时空」新解

郭少宗》古画的「平行时空」新解。(爱传媒提供)

【爱传媒郭少宗专栏】《消夏图》元代刘贯道,藏于美国纳尔逊・艾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乱世避祸,最宜玩赏古画,浸淫在古代文人的优雅生活之中,不亦乐乎。

君不见那书册、笔架、折扇、拂尘、阮咸琴、凉榻、盆栽、芭蕉、美人摇扇,逐一细看,消我胸中块垒⋯⋯当然,最重要的是背景的「屏风」画中画。

屏风画中得见另一文人,几乎同样地闲适渡夏,画中「文人生活化」元素,无不具备。而其背后的「屏风」乍见另一幅山水画,这岂非传统文人舞文弄墨,吟风弄月的日常,显现了遐思与神游的「不切实际」专长。原来自古以来,喜作白日梦的,不只我一人!?

其实,所谓「戏剧化」电影般的情节,就在这「三重」画面之中。第一层主人正体会现实生活;第二层乃遥想前人,向往的理想境界;第三层就是神仙天府似的「桃花源」了。

此一不同时间与空间,多元的想像或意识境界,恰如现代电影经常探讨的「平行时空」或是「穿越古今」情节,幽远玄妙,迷离奥秘,直叫本人神驰物外,「烧脑」不已。

假使观者进一步,抽身而出,站在另一角度,回视「观画的我」抑或追忆「前生今世」,无疑又添加一层[主观/客观、本我/自我]的哲学与宗教课题。如此一来,外挂了一层「悟性」的第四空间。

思想让人提升、超越,我思故我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