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中国别无选择,1960年必须登上珠穆朗玛峰

中国登山队先遣组在观察珠峰北坳

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藏语里,“喜马拉雅”一词是“雪之故乡”的意思,其中的“喜马”的意思是“雪”,而“拉雅”的意思是居所、家乡的意思。而“珠穆朗玛”则是“大地之母”的意思,其中“珠穆”的意思是“女神”,“朗玛”的意思是“母象”。

也有说法称“珠穆朗玛”是第三女神的意思,其中的“朗玛”是第三的意思。这是因为在珠穆朗玛峰的附近还有四座山峰,珠峰位居第三,所以被称为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的边境上,围绕着珠峰的归属,中尼双方一度发生过争议。新中国建国之前,中尼之间从来没有正式划定、勘定过边界线,长期大致按照沿喜马拉雅山山脉中段而行的一条习惯线。

1955年中尼正式建交后,均致力于双边友好合作关系,尊重和维护事实上存在的传统习惯线。1960年3月,尼泊尔王国首相柯伊拉腊访问中国;1960年4月,周总理应邀访问尼泊尔,就边界问题进行了谈判。

会谈时,总理讲明了中国的态度:“珠穆朗玛峰,它在我们境内是有根据的,说这个峰属于尼泊尔是没有根据的,但是这个峰在全世界是有名的,它不仅涉及中国的民族感情,我们也应该照顾到尼泊尔的民族感情。”

当时,在我国的态度是“(喜马拉雅山)一半一半。山南边归你们,山北边归我们”,“顶峰(珠穆朗玛峰)也是一半一半”。对于中国的态度,柯伊拉腊也曾表示“尼泊尔用不着为它同中国的边界感到不安”,“尼泊尔和中国之间没有边界纠纷。他们从未干扰过我们的领土,因此,没必要提出这个问题”。

尽管如此,但印度等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对中尼边界问题却进行了刻意渲染,试图误导国际舆论。比如,当时有说法称:“你们中国人都没上去过(珠穆朗玛峰),怎么能说是你们的?”“中国人从来没有登上过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根本不能算是中国的。”

5120米大本营升旗仪式

印度之所以如此炒作,就是希望珠峰完全归属尼泊尔后,他们能借助和尼泊尔的天然地域邻接关系、谋划自己的利益。他们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质疑,缘于尼泊尔人此前已率先登顶。1953年5月29日,一名尼泊尔向导和新西兰的一位登山家,从南坡登顶珠峰,成为有史以来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攀登珠蜂、于是就成了一项国家使命。

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地球“第三极”的珠峰,一直是地球上最后一个“无法接近”的神秘地区。据大英百科全书记载,有长久登山历史的英国,从1921年开始,曾七次从西藏境内沿珠峰北坡试图攀登顶峰,都失败了。之后,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想从北坡攀登这座“连飞鸟也无法飞过”的山峰,“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时那些对中国不友好的国家,也都是基于这种认识,才以此刁难中国人、提出这个一个不可完成的难题。但是,中国人不信邪。1960年3月19日,中国登山队的全体队员们,在队长史占春和副队长许竞的带领下,来到珠峰下,在拔海5120米的地方设立了大本营。

为确保登山万无一失,登山指挥部由国家体委主任贺龙任总指挥,将当年“塔山阻击战”的英雄团长,时任军训部副部长的韩复东任前线总指挥。这里需要交代的是:这次的登山行动原本是计划中苏联合进行的,但是由于中苏关系的恶化、苏方队员中途退出了。

贺老总亲自给大家鼓劲儿:“他们不干,我们自己干!任何人也休想卡我们的脖子。中国人民就是要争这口气,你们一定要登上去,为国争光。”

当时,尽管我们的队员参加登山活动的时间都不过五年,但是他们顽强勇敢,几年来南征北战、成功征服了许多举世闻名的高峰。

登山队员宣誓

大本营设立后,他们开始了适应性行军:

此后,开国中将、中央驻西藏代表谭冠三从拉萨赶到大本营,慰问队员,并带给韩复东一个消息:经中国驻印使馆确认,印度人从南坡开始登山了、并已经到了8000多米。

事实上,史占春等人在瑞士采购登山装备时,就已经知道了印度要登山的消息。在同一家装备店,他们看到了印度陆军登山队的采购人员,店员说他们准备1960年从南坡攀登珠峰。

从那时的国际关系看,中苏走向决裂、苏印关系友好。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登山队已经别无选择、非上去不可!5月17日上午9点,登山队员们大本营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誓师大会;一面五星红旗和一座毛主席半身石膏像交到突击队员手里,要他们克服一切困难,将五星红旗和主席像送到世界第一高峰。

登山队员们在副队长许竞率领下,激动宣誓:

带到珠峰的主席像和红旗

当时的登山队医务组组长翁庆章清晰地记得,出发前王富洲到医务室和他告别时,只说了一句话:“我这次豁出去了,如果上不去,我也就不回来了。”

23日中午,许竞带着十三名登山队员赶到了拔海8500米的地方。由于在几次行军中、许竞体力消耗很大,再加上氧气瓶不足,便决定由王富洲带队,屈银华、刘连满和贡布四个人冲击顶峰。

5月24日清晨北京时间9点半,他们开始出发了。当来到海拔8570米到8600米之间、那个著名的“第二台阶”时,因为岩壁垂直、光滑,来自哈尔滨的消防员刘连满蹲在岩缝底下,让屈银华踏上他的双肩,然后他慢慢地站起来、让战友向上攀登。

屈银华实在不忍心穿着满是钉子的高山靴踩在战友肩上,就脱下了4千克重的靴子,但是没想到鸭绒袜子太滑也上不去,于是他又脱下鸭绒袜子,只穿一双薄毛袜打钢锥、攀爬……

据大英百科全书记载,1924年英国登山界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去生命的。在这次登山行动的第三次适应性行军中,队长史占春等人也是在这里返回的。

刘连满当“人梯”,托着100多斤的队友、足足坚持了一个多小时;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力?!……也就是在这短短的一个多小时里,屈银华付出的代价是两足脚趾和双足跟被彻底冻坏、最后只能切除。

借助刘连满的高度,抓着打下的钢锥,屈银华终于第一个爬上了“第二台阶”顶部;紧接着,刘连满又把贡布、王富洲先后顶了上去;最后,上面的三个人放下绳子,合力把刘连满拉了上去。

这次他们在岩壁上艰难打下的钢锥,后来在此基础上架起了金属梯,直到2008年仍是登山珠峰者不可或缺的助力。

1960年5月30日,王富洲等人回到大本营

但是接下来,刘连满由于过度疲劳,体力变得非常衰弱,每走一两步就会不自觉地摔倒。大家决定,让他留下来,其他人继续前进。刘连满躺在一块背风的岩石后面,估计自己已无生还可能,于是就关掉了氧气筒,在日记里给战友们写了一封短信:我看氧气筒里还有点氧,给你们三个人回来时用吧……

在接下来的行进中,贡布打头,屈银华第二个,王富洲最后,三个黑影在模糊的夜色中摸索着前进……

2010年,贡布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回忆相当平静,他说:“岩石是黑的,虽然有一些雪,但还是看不清楚,这么着走了两三个小时,眼睛也适应了,这时候已经接近最顶峰的雪坡了。我们就顺着雪坡往西走,王富洲问我,到了没有,我说还没有。我们就一直这么走,估计这时候已经半夜两三点了。王富洲问我,到了没有,我说,到了,再没有地方走了,再走就下去了。”

5月25日清晨北京时间4点20分,三位登山英雄成功登上珠峰。那一刻,他们三人仰望,四周除了夜空和闪亮的星星,再也没有可供攀登的路了。

在事后的回忆中,登上顶峰的三个人都没有过于激动,贡布回忆“当时我们也说不出话来,嗓子都是哑的,没哭,只是觉得高兴”,屈银华只感觉“我们完成任务了,可以下去了”,王富洲说“想不了这么多,没有力气想了”,紧接着就是得“赶紧安全往下走”,因为刘连满还不知状况如何。

贡布说:“登上顶峰后,我掏出背包里的五星红旗和毛主席半身石膏像,虽然是后半夜,看不太清楚,我还是拿着红旗来回晃动,我们到了,表示表示。”

然后,屈银华用冰镐插进冰面作固定保护,贡布从背包里拿出国旗和毛主席像,王富洲将写好的纪念条折好(上书:王富洲等三人征服了珠峰,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一起放进空罐头盒子里,然后放到顶峰下方约七八米处避风的碎石堆里。做完这些大概花了15分钟,最后,王富洲采集了9块岩石标本和雪样标本,三个人开始下山。这些石头,后来带给了毛主席。

从右至左:王富洲、贡布、屈银华

尽管他们三人携带了一部电影摄影机,但是由于天黑,没能拍下顶峰的情景。返回途中,快到海拔8700米时,东方开始发亮,他们看到了自己攀顶时留下的脚印,年方二十五岁的屈银华把它摄入了电影镜头。这是记录这次伟大登山活动的影片中,最宝贵的画面之一。

再往下走,他们看到了是刘连满。刘连满经过休息、已经能够重新站了起来。当他等到登顶的三位战友回来时,第一件事情就是将自己的氧气拿出来给战友们吸用……

1960年5月30日,王富洲等人回到大本营,受到了战友们的热烈欢迎。后来,他们得知:当时,在珠峰的另一侧、印度登山队到达8600米的高度时,因为被风雪所阻、已放弃了登顶。

尽管我国登顶成功的消息传出后,一些西方媒体曾散布了种种怀疑的声音,但是毕竟事实胜于雄辩,1961年10月5日,尼泊尔和中国正式签署边界条约,珠穆朗玛峰北坡和顶峰主权归属中国。

让我们记住这些登顶英雄的名字吧:

还有刘连满等为登顶付出很大牺牲的登山队队员们,他们都是可敬的人!

后及:

刘连满,河北省宁河县(今属天津)人,1933年出生,2016年4月27日6时35分在哈尔滨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