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金控总经理李长庚 两解方助寿险转骨

阅读更多 面对面人物请扫QR Code

李长庚谈话重点国泰金控总经理李长庚表示,国寿因应接轨积极进行调整,现在虽然负重跑不快,但背上的沙包年年减轻,未来就会加速。图/颜谦隆、本报资料照片

「动荡、不确定性可能成为常态!」国泰金控总经理李长庚接受本报专访时,提出修正净值比的监理指标、放宽外汇准备金与避险弹性两大「应变」方案,强调2012到2022年寿险业共花1.1到1.2兆元避险,但新台币最终只贬值1%,未来十年若还要如此避险,必须再花1.7到2.2兆元,建议省下改提外汇准备金,亦可等同增资。

至于净值比指标恐造成庞大社会成本,去年10月寿险业因负债未采公允价值,但资产面则已采市价列帐,债券价格波动造成净值大量减少,多家保险公司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李长庚直言全球只有台湾用净值比作监理指标:「难道不用检视?仍值得坚持吗?」

10年省一兆 等同增资

李长庚谈到2021年疫情肆虐却股债双涨,去年逐渐解封却出现通膨、急速升息及俄乌战争,今年则有虚拟货币出问题、美欧银行危机和金融紧缩,都跌破大家眼镜、根本料想不到,而台湾寿险业近34兆元庞大的资产,在2018年已接轨IFRS9,即已采公允价值列帐,但负债面则要到2026年才会接轨IFRS17,若资产负债都已接轨,如去年10月的情况会轻松很多,但现在资产负债不同向,需要更强的风险控管。

李长庚直言,因为市场规模因素,长期资产负债管理在台湾「先天上」做不到,国内固定收益标的(fixed income market)少、Duration(存续期间)不够,无法与保单匹配,导致寿险业海外投资高达7成,就变成Currency(币别)不匹配的问题。因此过去11年寿险业为财报稳定,光传统避险就花掉逾1.1兆元,但期间新台币升贬幅度并没有这么大。李长庚回忆道,2012年寿险业刚开始争取外汇准备金制度,发现前四年期间新台币升值一毛,但寿险业却花3,300亿元避险。假设寿险业不做避险,损益可能大幅波动,却也等于寿险业自动增资3,000多亿元。

因此,李长庚提出的第一个解方,就是逐步降低避险比重,「假设从明年开始每年降5%,全部转提入外汇准备金里,五年就形同增资5,000亿元。」据国寿内部估算,未来十年避险成本要花掉1.7兆到2.2兆元;但若每年降低5%避险成本,用2兆元估算,十年就能累积近1兆元的外汇准备金。

他认为,寿险业每年花出去庞大的避险成本,与新台币实际的升贬幅度相比,「成本真的太大,不断在侵蚀股东的资本。」

但若降低避险比重,恐导致寿险业损益剧烈波动,进而让寿险业净值比难达到法定标准3%。因此,李长庚提出的第二解方,就是修保险法删除短期监理指标「净值比」。李长庚分析,寿险应是长期资产负债管理,无论存续期间、币别、利率变化要希望能同向匹配,财报变动幅度就小。但目前负债与资产「两只脚不平衡」,市场一剧烈变动,净值就下跌。

李长庚表示,台湾是国际中唯一有净值比做监理指标的寿险市场,但既已采长期的资本适足率(RBC),再以变动极大的净值比作监理指标,在市场变动时,将付出极大的成本,建议检讨删除。

2026前 是关键转骨期

为争取两大解方可落实,李长庚说,将与寿险公会讨论。今年多家金控发放现金股利都大幅减少,跟去年的净值危机也有关,因为资产重分类,金管会要求寿险及金控同步提存特别准备金,股东少领的现金股利,也算在法遵成本中,「去年的代价这么大,我相信不会只有国泰金有意见。」

寿险业将于2026年接轨IFRS17与ICS 2.0,这三年可说是寿险至关重大的「转骨期」,也让寿险从过去金控的「金鸡母」变成「负担」。李长庚指出,如果硬要完全跟国际接轨,寿险业将看不到希望,例如寿险业投资台股,过去ICS风险系数只要21%,接轨后变42%,「经营效率剩一半,股东为何要支持」,呼吁主管机关要「聪明的接轨」,建构出在地化的调整措施。

由于未来仍有许多不确定性,造成国泰金股价承压,李长庚表示,国寿投资中规中矩,不重押风险性资产,且积极因应接轨的大调整,加上国寿过去吸收较多高利率保单,「与新寿险公司相比,现在国寿负重跑不快,但背上的沙包是年年在减轻,未来就会加速。」

在辛苦的三年后,国寿会比现在好吗?李长庚承诺说:「会比现在好很多,资产负债管理比现在更好,获利会比较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