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防卫队不应自成一格

(图/美联社)

俄罗斯挥军入侵乌克兰已逾7个月,乌克兰武装部队在原本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不仅守住基辅与卡尔可夫等关键大城,更让俄军蒙受不轻的人员伤亡与装备损失,令世人刮目相看。其中,由公民志愿参加,仅受短期军事训练即上阵的乌克兰「国土防卫队」,更成为官方宣传部门与各国媒体关注的焦点。

乌克兰国土防卫队也在国内引起广泛讨论。事实上,在俄乌战争开打后不久,即有不少人士主张以乌克兰国土防卫队为借镜,号召公民自愿组成平时不隶属于国军,训练时间与内容也全部自行规画的民兵单位;并认为这种组成成本与训练时数远低于国军的民兵,才适合作为台湾本岛城镇防卫战的主力。

然而,这些低成本、非正规的民兵,真的能够成为台湾本岛城镇防卫战的主力吗?其实未必。

与许多国人的想像不同。在俄乌战争的第一阶段,在基辅、切尔尼戈夫、苏梅、卡尔可夫与马立波等地的俄军包围圈中,担任抵抗核心、支撑防御体系的,始终都是乌克兰的常备部队。

在台湾本岛的国土防卫作战中,类似乌克兰「国土防卫队」的单位究竟有无价值?

对国军而言,当进入「国土防卫作战」阶段,比较合理的方法是将环绕共军欲攻占的城镇与都会区,改造成防御体系;并尽可能迫使共军在这些地区的外围与内部,和我军近距离交战。不仅可让共军的海空支援火力无法充分发挥效果,又能藉大量设防的建筑物与路障,来限制、拘束共军进攻部队的机动,使共军无法施展其惯用的穿插渗透战术。

要实现前述防御构想,则国军除常备部队外,也必须具备一定数量、能执行城镇作战的后备部队与辅助部队,负责把守从城镇或都会区边缘到核心阵地之间的设防建筑物。这些后备与辅助部队不仅可扮演前哨阵地的功用,弥补国军地面部队动态感知能力较弱的缺点,也能限制、拘束共军攻击部队的行动路线,甚至诱使其进入我军的杀伤陷阱地带,替常备部队打击、歼灭共军创造良好的条件。

换言之,在后备部队与「国土防卫队」等辅助部队分担防务的情况下,常备部队就能集中力量于最主要的任务,并作为防御的核心与支撑。

当进入台湾本岛的「国土防卫作战」时,相当数量的「国土防卫队」还是有一定的重要性。但这些「国土防卫队」不是民兵,而是隶属后备部队体系的「辅助部队」。成员平时的编组、管理、装备与训练,都必需由国军管制;使这些部队具有和国军协同作战的能力,并成为一个「已知数」,事先纳入国军的防卫计划;绝非独立于国军之外,平时自成一格、战时难以掌握的民兵。

然而,国军要如何获得一定数量、能执行城镇作战的后备部队与辅助部队?

首先是后备部队的任务与训练应该专门化。即役男入伍后,就先确定日后动员时所属单位的任务,然后在服役与教召时,只接受与执行该项任务有关的训练。例如若役男动员时所属单位是担任「城镇守备」任务,则在基础训练阶段后,剩余的役期与退伍后的教育召集,就只接受城镇守备的相关训练。

事实上,国内大多数的男性国民都接受过至少4个月的军事训练,天数远比乌克兰国土防卫队的3到6个星期为多;因此,只要能获得国民足够的支持,则在后备部队的体系下,从退伍超过教召年限的后备军人中,编组一定数量的「国土防卫队」,作为城镇与都会地区战斗的辅助部队,应该没有想像中困难。(作者为中华战略前瞻协会研究员、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