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诚/吴怡农的「国土防卫部队」,渣吗?
▲吴怡农与前总长李喜明共同发表专文,提出国土防卫队构想。(图/取自吴怡农脸书、IG)
●张诚/前雄三飞弹总工程师,现任中央大学企管系兼任助理教授、中华民国解瘾戒毒协会副理事长
2020年10月8日前参谋总长李喜明上将与新境界文教基金会副执行长吴怡农,于媒体联名共同发表《后备的转型:建立国土防卫部队》的专文,提出「全民国土防卫机制」国防改革主张,主张将目前被美军高度质疑的「后备」制度,转换成「国土防卫部队」。然该投书之轮廓并不清晰。笔者猜测两位所主张的「国土防卫部队」应为类似美国国民兵(National Guard)的机制。
美国的国民兵非职业军队,国民兵成员平时从事各行各业,在社区基层认识民众、了解环境。经由定期有效的训练,在社会面临重大灾难危机时,例如断水断电、大楼倒塌等情境,国民兵提供紧急应变的兵力,维持民生机能持续运作。战时,美国国民兵经正式整训后,可投入战场,例如两次的伊拉克战争。
吴怡农主张之「国土防卫部队」的战场则在「自己的社区街坊」,「国土防卫部队」以「轻型武器、爆破炸弹、人携式反装甲及防空武器、人携式通信装置、轻型战术轮车及机车等」,以「打带跑」的袭扰战术,耗损敌军兵力,「防止敌军控制台湾本土」。
军事规划一定要做最坏的打算,因此无论常备部队的战力是否耗损,只要敌军登陆,「国土最后防卫」就是必须的。吴怡农的思维应是以2019年国防报告书中「整体防卫作战构想」的「战力防护、滨海决胜、滩岸歼敌」为基础。吴怡农认为若「滨海没有决胜、滩岸又无法歼敌」的状况下,台湾必须要有「国土防卫部队」以「袭扰战术」做持续性的「防御国土」。
国防部目前规划的后备制度改革,例如拉长教召训期及提高教召频率、成立「防卫动员署」等,吴怡农可能认为该改革不可能转「后备战力」成为正规部队的「有效战力」,与其如此,不如将「后备战力」建置成「国土防卫部队」支援正规部队作战,成为国土防御作战的一环。在重层防卫的概念下,全民有战斗意志,建立「国土防卫部队」战到最后的一兵一卒。
以上,应是吴怡农「后备转型,建立国土防卫部队」论述的主轴。
▲一旦发生战事,后备兵力也必须补充消耗战所产生的耗损。(示意图/军闻社)
然而,吴怡农的论述有三个盲点,第一,吴怡农忽视消耗战是台海保卫战必然发生的剧本,后备兵力可以用来建立「国土防卫部队」,然而,后备兵力也必须补充消耗战所产生的耗损;至于后备召训如何转成有效战力,美国国民兵的制度,可做国军的参考。
其次,吴怡农忽视了源头管理,做好源头管理,则事半功倍;吴怡农忽视了二个源头,一是后备兵力的来源,另一个源头是「整体防卫作战构想」。
吴怡农对于如何建立后备兵力的战力,论述不多,似乎是自然形成的。所谓的后备,就是退役尚未除役之军人,「后备制度」的重点在恢复后备军人的战力,原本就训练不良的退伍军人,再长的教召,也是无法恢复战力的。
换句话说,要谈后备军人的战力,就要谈兵役的役期,兵役的役期应以训练出一位「在战场上有自信可以保护自己生命的兵」为考量。这就要讨论目前4个月「军事训练役」的兵役制度是否该改革,或者是否该恢复2年义务役的议题,此议题已无法理性讨论,变成选票问题,另文在谈。
吴怡农的论述强调「滨海若没决胜、滩岸又无法歼敌」的状况下,应建立「国土防卫部队,防止敌军控制台湾本土」。笔者建议应从源头管理的角度,重新调整「整体防卫作战构想」,才能有效地降低「反渡海作战」或「国土防卫战争」发生的机率。
▲国军应更积极地将战争发起的第一线向海岸线外推。(图/国防部提供)
「滨海决胜、滩岸歼敌」让战争发生在海岸线边,国军应更积极地将战争发起的第一线向海岸线外推,以「决战境外、源头打击」的战略,强化国军的制空权、制海权,建立国军「跨海作战」能力,才能大幅降低「反渡海作战」及「国土防卫」的负担。
以二战的日本战败为镜,虽然二颗原子弹是催化日本投降的最后一根稻草,投降前的日本失去制空权、制海权,让美军可以在日本本土投下原子弹,让即使仍拥有七百万军队的日本,仍无力扭转战局。
国军应确确实实地的检讨「整体防卫作战构想」及目前的「编」、「装」、「训」,是否足以面对目前的台海战争,是否应强化制空权、制海权,是否应调整成「决战境外、源头打击」的作战构想。若国军目前的编装已经不合理,日前国防部长严德发所称募兵制成效已达90%「编现比」,就是个自欺欺人的说词。
热门推荐》
►黄竣民/全民皆「兵」 会不会「兵」过头了?
►施孝玮/台海风云起 全募兵与后备动员足堪御敌?►随时加入观点与讨论,给云论粉丝团按个赞!
●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欢迎投书《云论》让优质好文被更多人看见,请寄editor88@ettoday.net或点此投稿,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