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怡农拿瑞典民防手册谈国防 张竞批:手册早被批评「浪费纸张」

吴怡农所引用的瑞典民防手册,在2018年就被批评「浪费纸张」。(图/the conversation)

民进党年轻政二代吴怡农,日前在 「壮阔台湾网站,以及苹果日报投书中,提到他主张的台湾未来民防政策,参考了瑞典在2017年发行的民防手册《如果发生危机战争》(Om krisen eller kriget kommer ),提到「所有停止抵抗信息都是假的」、「令敌人战到一兵一卒」等颇令人热血澎湃的壮语。然而看在国防专家张竞眼里,这些豪言壮语都只是和平时代的空话,而且那一份民防手册在发行后,在瑞典国内就被批评「毫无意义、浪费纸张」。

两岸关系紧张,台海颇有肃杀之气,兵役、后备军人动员、民防都成了重要课题,然而国防安全与军人地位,却正是民进党与其大量支持者们长期以来最不重视的。先前国民台北市议员徐巧芯提出「是否该恢复征兵?女性是否也该服兵役?」,就被民进党外围网路组织各种批评,所幸也使这些重要话题持续发酵。或许是为摆脱民进党一直对军事国防轻视的不良印象,民进党新生代人物吴怡农,先是在自己主持「壮阔台湾」网站中,由署名「萧长展作者的访问稿里提到他的民防想法,到了10月9日,吴宜农与前参谋总长李喜明上将联名投书苹果日报,标题为〈后备的转型:建立国土防卫部队〉,两篇内容具有高度相似度,都提到提到瑞典民防手册《如果发生危机或战争》,并引用手册主基调:「若瑞典受到他国攻击,我们永远不会放弃;任何关于停止抵抗的讯息都是错误的」,再以此话挞伐特定对象,也就是马前总统,以及一些退役将领曾经提到的「终战指导」。

对此,中华战略学会研究员张竞博士感到不以为然。他在受访时表示,在吴怡农投书之后,就有好几位学生问过他关于瑞典民防手册的话题,因此也特别上网找来看过。张竞发现,2018年5月当这份手册最后改版刊行时,瑞典社会对对于这本手册的意见颇多,负面批评也所在多有。此处就可注意到,并非国外的手册都是经典,「洋和尚所编的经书不一定就正确无误」,还需充份了解手册的来龙去脉与前世今生。

张竞表示,几乎就在最后一版的瑞典民防手册公布后,新闻时评网「The Conversation」就登出一篇批评文《为何瑞典的准备战争手册只是浪费纸张》(Why Sweden’s ‘prepare for war’ leaflet is a waste of paper)。文章提到,瑞典民防手册最早出现在1943年,当时正逢二战最惨烈的时期,纳粹德国占领了挪威和丹麦,而芬兰正与苏联交战。瑞典虽然表示中立的,没有参加战争,欧洲的悲剧自然使瑞典必须居安思危,因此这本小册子经得起考验。

这本小册子之后经过了更新,并于1961年再次分发给了公民。当时,世界局势进入美苏冷战,瑞典持续保持中立,但偏向支持北约。为了防卫,当时瑞典军事防御能力很强,学校有爱国课程,民间有保防组织,包括红十字会、洛塔女准军事团体、家庭警卫队、童子军和射击协会。但是在冷战结束后,瑞典解除大多数的民防组织,到2010年,取消了义务兵役制度。国际局势再变,使瑞典感觉到需要强化国防,因此瑞典在2018年重新复强制性兵役,哥特兰P18团(P18 in Gotland)重建,手册也重新分发。

然而作者批评,瑞典国内有认同问题,这问题必须先面对,才能要大家一起保家卫国。民防手册诉求对象是「瑞典人民」,意思是所有住在瑞典的人都守土有责。然而瑞典政府并未将所有瑞典居民视为公民。有许多人生活在政治不平等的魔咒下,瑞典人不一定都认同国家,这又如何要求民众为国家卖命?

看看别人想想自己,我们台湾同样有国家认同危机,而且一点也不比瑞典来的小。比如吴怡农以退将提到「终战指导」,批评他们对台湾没有信心,并怀疑对台湾的忠诚度就是一例。张竞表示,战争有输有赢,都需要「终战指导」,打胜要靠「终战指导」确保战果,打败要靠「终战指导」收拾残局,甚至打的不胜不败的僵持,同样要考虑如何结束。战争全程都要不断修订、调整,只想到对自己有利的最好结果,而不思考战争不利时如何结束,只是无聊的政治攻诘。

纳粹德国海军总司令邓尼兹(Karl Dönitz)在1945年5月接替希特勒为德国总统,只有一个工作,就是向盟军投降。(图/美国国会图书馆)

比如说,纳粹德国有打到最后一兵一卒吗?希特勒是以他个人自杀来回避这个问题,但德国人可还是要活下去,所以邓尼兹(Karl Dönitz)必须出来善后;日本在二战后期愈打愈疯癫,喊出「一亿国民总玉碎」,真能办到吗?在挨了两枚核弹之后,天皇发表「终战玉音」,以无条件投降做为「终战指导」。而且此例又正好否定了「所有停止抵抗的信息都是错误、都是假的」,政府该投降时也就投降了。日本投降后,有一些日本军人不听从,继续在深山里、海外离岛坚持抵抗,最终只是给自己找罪受、给大家添麻烦的笑话而已。

说好「一亿国民总玉碎」的日本,在昭和天皇的广播下也是乖乖投降,没有到死剩一兵一卒。(图/美国国会图书馆)

打赢同样需要「终战指导」才能了结无战争,就像美国独立战争,英国打不下去了,美国也要有本事让英国人坐上巴黎和会谈判桌,签下《巴黎和约》才算是顺利终止战争,美国的独立国家地位也才得到确保。

再来谈吴怡农设想的民防,他认为「国民的军事能力不需在营区服役才能达成,只需 4 到 6 个月的基本训练即可,就防卫自己家的附近,连地图都不用」,然而,军事训练远没有他想的这么简单,这些受短期训练的人们是什么身份?是义务兵?还是游击队乡勇?是正规军或是民间游击队的差别很大,正规军是受到日内瓦公约保障的,上阵杀敌受到认可;但是乡勇团练就不受保障,要是被判刑杀人,就是无处可说理。而且只防卫自己家也是想法过于天真,战争时经常要动员部队去把守防线,那些防线可不一定就在自己家,要是连作战地图都不会看,又如何成为有效战力

张竞最后表示,虽然吴怡农先生找到李喜明上将与自己一起投书,但是内容依然欠缺国防专业,仅是政治攻诘斗争的工具而已。张竞说「上将也许愿意背书,但上校能够点出问题、上尉可以挑出毛病、上士会说这根本就是胡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