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没人敢叫机长戴口罩?揭「专家都是对的」大脑真相

为何没人敢叫机长口罩?从「专家都是对的」谬误看「阶层权威」如何使人失去判断能力。(示意图/中时资料照片 陈麒全摄,非新闻当事人)

近日疫情因为一位外籍机师染疫却趴趴走又不戴口罩,引发新的本土案例。有机师同僚指出,在机舱里没人敢出声要求机师戴上口罩,是造成传染的关键之一。为什么很多时候,人类对于「明明知道该怎么做才对」的事,却只能吞忍在心不敢直言?《凭什么相信你?》一书作者阐明,历史上有许多例子,说明地位高者未能察觉自己对下属的影响力,因为被认知的专业能力和受到的尊敬超乎想像,结果酿成灾难,原因在于,「当公认的权威表示意见时,合理与否也变得无关痛痒。」以下为重点书摘

知名社会心理学家席尔迪尼(Robert Cialdini)在经典著作《影响力》(Influence: The Psychology of Persuasion)中一针见血指出:「在许多情况下,当公认的权威表示意见时,合理与否也变得无关痛痒。」

1977年荷兰皇家航空与泛美航空在特内里费(Tenerife)岛相撞,以及1982年佛罗里达航空在华盛顿特区的灾难,说明地位高的人(两个例子中的正驾驶)做出错误判断,但没有被地位较低者(副驾驶)纠正。

佛罗里达航空的坠机事件中,机长在暴风雪中准备起飞前,未启动引擎的内部防冰系统,导致飞机的压力表提供错误数据。尽管副机长多次提到仪表读数似乎不正确,机长却无视他的担忧而执意起飞,但才升空不到30秒,就坠毁在华盛顿特区的第十四街桥。外在地位的差异可能足以盖过判断失误。

传讯者外在的社经身分,是讯息被接收的一条路径,另一条则是他们被认知的能力。一般人认为干练的传讯者或专家拥有工具价值,他们凭着专业本领、经验、技能及知识,不仅达到自己的目标,也帮助众人达到目标,甚至透过「文化传输」程序,将这些特质传授他人。因此他们在社会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且有助于提高效率。

每个人都可以努力获取各方面的基本知识,来应付人生的复杂与挑战,但更简单的做法是尊重具备特殊才能或专业知识的人,我们需要农夫、水电工机械师、医师、会计师,来补足知识的不足,不光是省时而已。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早在两千年前就说,我们应该「相信专家」。

不仅如此。当一个人想自主决定,而且拥有做决定的能力和本事,能够取得正确和相关的资讯,这时就比较不需要专家传讯者。

然而,许多人生决定都是艰难的,需要耗费大量精力与心力,包括思考的时间、比较各种选项、问对的问题、计算可能的结果,以期得到对的结论。在面对类似挑战时,寻求有能力的人提供建议并尊重看似拥有专业知识的传讯者,既省心,又省力。

有一项实验,请志愿者接受核磁共振,观察他们在回答一连串财务问题时的脑部变化。这些财务问题需要他们评估,到底是选择接受一笔确定的金钱,还是等待未来一笔更大、但确定性低很多的款项。

当志愿者必须自己计算时,脑部负责评估机率区域明显变得活跃,另一方面,研究人员介绍一位理财专家,给一群随机指定的志愿者,告诉他们可以接受传讯者建议,结果发现脑部这些区域展现的心理活动远远低于前者,最终他们绝大多数听从专家建议。他们的脑就像停机了,让专家帮他们做该做的事。

这次的关键字,依然是「被认为」。资讯超载、步调快速的今日世界有个特点,那就是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和资源,来彻底审视传讯者的专业知识是否为真且能为我们所用,我们只是安于听从「看似」有能力者的忠告或建议,否则就没有足够的时间资源,用在其他更优先的事情上。但是,这年头当人人都宣称自己是专家,也都努力获取我们的注意时,我们该如何评估一个人是否真的「看起来」有能力?

●穿着光鲜,往下看

我们在评估谁的社经地位较高时,会寻找现成的简单提示,这次也是从现成的简单提示中,推敲哪些人是主事的专家。衣服与地位依旧是很有力的信号,这些因素或多或少能解释史丹利.米尔格兰(Stanley Milgram)在有关服从的研究中那些惊人的行为。米尔格兰告诉大家,看似平凡的人竟然愿意对另一位受试者执行高达450伏特电击,他们会听到受试者痛苦的哭喊,敲打墙壁请他们停止,只因为一位耶鲁大学的科学家叫他们这么做。受害者其实并不痛苦甚至不危险,求助和痛苦的哭喊全都是预录的,整个实验是经过套招,但结果依然令米尔格兰和科学界相当震惊。

米尔格兰的实验,想深入了解为何人会做出这类恐怖的决定,以及研究人员的白袍、在名校中的地位,对促成这些决定的影响。实验过程受到科学界和大众媒体广泛讨论,比较没有被广泛报导的是另一组实验,这组实验类似第一组,是在贫民区一处破败的建筑物中进行,参与者被告知这项研究是受某商业研究公司委托,而不是大学实验室,环境的改变使结果大不同。当市场研究员取代专业科学家,参与者进行电击的意愿明显降低,要注意的是讯息从未改变,不同的是传讯者,显见科学家的白袍还真有威力。

白袍与听诊器就像是医生形象的代名词,给人专业信任感。(示意图/Unplash)

不仅衣服能发挥如此影响力,配件也有相同作用。例如医疗从业人员挂着听诊器传达养生保健的讯息,病人比较愿意听从,医生用不用听诊器是另一回事,但病人是用它来决定这位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准。

类似情况也发生在办公室接待区。办公室常会有一些时钟显示各国首都时间,这些时钟是否真的有用颇令人怀疑,一般来到办公室的访客,极不可能会突然需要知道现在是雅加达或香港的几点钟,但这些钟的存在目的并不是报时,而是让访客以为这个组织的触角和重要性遍及全球,从而暗示其地位和专业,报时则是其次。换言之,这些时钟确保大家知道这个组织是有实力的。

高阶主管手上抓着看似重要的资料夹纸张,别有用意地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走来走去也是如此。当然那些纸张有可能跟正在处理的工作有关,但是当这个人带着资料走去饮水机或厕所,显然就不见得如此,高阶主管想向大家强调自己的重要性,用这方法很容易达到目的。在情境喜剧《六人行》(Friends)当中,钱德勒有一天下班回家,手上拎着公事包,大声说道:「你知道吗?我一年前就忘记公事包的密码了,我只是拎着到处走而已。」换言之,他发觉有必要到处宣传他的工具价值和地位。

不光是时钟、制服,以及如医生的听诊器、商人的公事包、建筑业者的货车和工具等相关的「生财工具」能提高传讯者被认知的能力,能力也是有脸的。

●听从能力

当传讯者透过外表、具说服力的介绍、潜力、充满自信的仪态或响当当的头衔来暗示他的能力时,都可能大幅改变大家的看法。1977年荷兰皇家航空与泛美航空的空难、1982年佛罗里达航空在华盛顿特区的空难……每个案例的问题都出在传讯者而不是讯息本身,原因都是地位较低者无条件遵守阶层较高者的指示。(编辑梁惠明

《凭什么相信你?:掌握8大影响力特质,增强自身可信度,洞悉他人话语背后的真相》书封。(图/时报出版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