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段乘坐商务舱的日子

洛杉基

这几天在家闲来无事,突然特别想念起「琴汤尼」(Gin & Tonic)鸡尾酒的那股清香

于是备齐了琴酒汤尼水、青柠檬(Lime)等材料,给自己调制了一杯杯香醇可口的琴汤尼 。到了黄昏时光,一边观赏电视剧《三国》,一边啜着鸡尾酒,外加一小碟坚果,好不惬意。深深闻者琴汤尼独有的特殊清香,混合着淡淡的青柠檬香,恍惚间,似乎回到当年乘坐商务舱到国外出差的那段日子 ……..

不是笔者吹牛,当年在外商担任高级主管的那段日子,出国搭乘昂贵的飞机商务舱的次数,要比现在沦落到只能搭乘经济舱的次数还要多许多。

那些年,台湾经济还是亚洲四小龙之首的时候,外商都宁可把他们的远东据点设在台湾,而不会选择他们不熟悉的中国大陆。他们宁可雇用台湾人马前卒,派到大陆设厂做生意,也不愿意自己亲临陌生的国度去冒险,更不会聘用他们不信任的大陆人来做主管。

台湾人特有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专业能力外语能力,都让这些欧商美商着迷不已。那段日子,他们在台湾训练了一批批的精英教会他们如何做好跨国公司的制度化管理、财务管理、KPI考核制度,最重要的是,教会台湾的工程人员,如何用设立品管圈(TQM),保证每批生产的品质几乎一致。外商毫无保留地利用专业训练,培养出台湾无数个白领精英;即令他们日后离开了外商,也可以将外商的经营管理方法,推广到其他本土企业,因而带动了整体台湾电子产业的起飞与品质的大幅提升。这些世界级的外商,对台湾日后的产业升级,居功甚伟。

外商与台资企业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对高级职员待遇特优,十分舍得花钱。每次被派到欧美国家出差,由於单趟旅行时间超过八小时,依公司规定,就「必须」乘坐商务舱。理由是:长途旅行十分劳累,务必让职员感到舒适,可以睡个好觉;下飞机时精神抖擞,立刻可以投入工作,不会感到身心俱疲。

记得那时候,几乎每一两个月,就得出到欧美国家出差。最多的一年,我几乎每个月都得绕地球一圈。到欧洲出差,多半是搭乘荷兰航空公司为多。一坐进商务舱,满脸微笑的空姐就会递上果汁,接着问你喝什么酒,我多半是要琴汤尼。空姐调制了杯清爽的琴汤尼,就会再加上一小碟坚果佐酒,一路喝到茫、吃到饱,然后酣然入睡。

当年每次搭荷兰航空的商务舱,都会收到他们的赠品陶瓷做的荷兰屋与风车。几年下来,收集的各种形状不同的陶瓷荷兰屋,多到可以在书桌上排成一条荷兰街。

外商为了抓住我们这些台籍经理的心,他们确实是用心良苦。当年为了说动我们去大陆担任主管,开出了许多优厚的条件。我在日后向其他台商职员提起,他们都认为是天方夜谭,不敢相信。

这些优厚条件包括:薪水一律多加至少50%作为「艰苦地区」补偿;到了大陆,必须住在当地星级饭店以策安全;公司配车与司机,方便上下班且禁止自己驾车,以免出车祸怀了公司名声;鼓励眷属陪伴一起到大陆,以免精神苦闷、婚姻出问题,或对家人牵肠挂肚而不能专心工作;为了弥补眷属的「损失」,每月贴补约两千美金。每一年,公司还给一个月的有薪假返回原居住地,重温文明生活。加上当地生活费用较为低廉,几年下来,确实可以攒下不少钱。

后来离开外商到大陆台资企业就职,外商这些优厚待遇就成了天方夜谭。首先薪资部分大概只能比台湾薪资多个15%左右,就已经是莫大的恩惠;公司也不鼓励家属前往陪伴,以免增加公司负担;公司支付每个月两千人民币左右的住房补贴,住好住坏,自己看着办。其次,每三个月才能回台探亲五天,而且第一天还需要到公司报到述职。每次在总公司遇到董娘,她总会催着我隔日就赶紧回大陆公司看家,根本不管你是否已经探望过自己的父母及家人。

历经李扁两朝的戒急用忍,拒绝两岸直航,在台外商一个个关厂或转卖,连根拔起移植至对岸。一开始还使用台湾干部培养当地的干部,没几年以后,就提拔当地人担任主管,迫使台干一个个离开,失去工作。随着台湾的经济大幅衰退,台湾薪资好几年不涨。为了保住工作,派驻大陆或经常性出差已经成为不可拒绝的任务,根本不可能期望什么薪资补贴。出差到对岸或国外,搭乘商务舱成了大老板的专利,一般员工几乎是可望不可求。

这十年来,笔者出差几乎不再有机会搭乘商务舱;啜饮空服员送来的琴汤尼,已成绝响,只能在回忆中去追寻了。

最近在大陆的台商歇业熄灯的比例,越来越高,大陆外商用台干的比例也越来越低。有些台籍白领,只得进入陆资企业打工;有些则是高不成低不就,想回台湾母公司,原有的职务已经逢缺不补。于是这些台干就成了台流,在大陆到处漂泊,无颜回台见家乡父老,其心情之苦闷,可想而知。

最近到大陆遇到几个滞留不归的台干们,他们自我解嘲的说,在大陆看不到台湾的新闻,因此就不必再为台湾两党不管台湾死活继续恶斗、官员继续贪污无能而感到愤怒。他们看到国内那些竞争力已经大不如中韩日大学毕业生,不知加紧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与外语能力,还在天真地忙着搞社会反对运动,活像一群温水里烹煮的青蛙,不知死之将至,感到不可思议。

我们这一代,小时候都吃过苦,也尝过有车有司机坐商务舱的滋味,再度勒紧裤带苦日子也没什么了不起。就怕咱们这些属于草莓族的大学毕业生,除了靠爸啃老之外,将来如何面对不知何时才是个头的苦日子?过去台湾出国留学的大学毕业生比例甚高,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则宁可留在国内过安逸日子,不想离家五百里去吃苦。看不到世界之大、竞争之巨,只会井蛙观天,以为靠着台湾这个狭小的市场,自己就可以吃喝一辈子。

苦日子不可怕,可怕的是政客、政党、民众、学生,还在集体催眠,以为靠民主、抗争、互斗、反中,就可以过上好日子。

最可悲的是,谁要是想惊醒他们的好梦,谁就是不爱台湾,谁就是令人讨厌的乌鸦。笔者宁可当只让人讨厌的乌鸦,也不要当只只会唱催眠曲的喜鹊!

作者洛杉基,北市,博,专业经理人。简介表示,他出生于台湾北部渔村,留美博士,曾旅居美国、中国,现长住台北市。如蒙转载、剪贴,需事先征求作者同意。ET论坛欢迎网友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

►►►更多好看内容都在《ETtoday新闻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