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台湾从官到民假面的代价

文/今周刊整理当邻近国家跃进成长,台湾则在原地打转十六年,虚耗资源。原因除了蓝绿恶斗外,还有另一个更深层的台湾文化缺陷,那就是「假面」──假装出表面的道德和谐,但实际上完全背道而驰。百年前,中国作家鲁迅笔下虚构故事,描绘当时的中国,如今仍可原封不动地套入当前的台湾。

在一间没有门窗且难以打破的铁屋里,有一群熟睡的人,因空气无法流通即将闷死;但因为是从昏睡迈向死亡,并不感到痛苦。突然,有个人惊醒过来,大声呐喊唤醒了几个人,说明当下状况,希望一起找出逃生办法。但众人听完竟然生气地责骂:「你吵醒我们,让我们承受无可挽救的临终苦楚,倒不如不要醒来!」

尽管社会充满亟须扭转的忧患弊病,若有清醒者试图打破看似和谐的现状,依旧会被视为离经叛道,刻意制造混乱。

我们的文化就是在教孩子造假

小时候上学,音乐、体育课都被挪去上数学,有督学来就假装在上体育,督学一走又回去上数学。若你当过兵就知道,在部队里绝对不能说实话。可以说我们的文化就是在教人造假。」作家吴念真认为,虚假文化是从教育开始,逐步扩散至社会各角落

时至今日,虚伪现象依然根深柢固地存在校园之中,例如十二年国教比序设计,让学生为了升学竞相参与社会服务;教师为了升学表现,也无条件让学生获得满分。若连教育都提倡虚假,又如何期待孩子成年后能摆脱虚伪做作的习惯?

资源被浪费官样文章

旅居美国多年的和信治癌中心医院院长黄达夫,也用一段刚返台执业时的亲身经历,描述自己当年是如何深受故乡的虚假文化震撼。

「有一位药师问我,『黄院长,你能容忍药局错药机率是多少?』我对这个问题非常惊讶,给错药是根本不该发生的严重失误,怎么能事先设定标准?所以我回答,『当然是零!』」黄达夫认为,替任何事情设定固定指标,正是台湾虚假文化的源头,因为有了标准答案所有人想的就只是如何迎合这个答案,而忘了做那件事的目的,作假的情况自然层出不穷。

时事评论专栏作家范畴指出:「台湾人一看见其他国家的优点就想全盘移植,却忽略了自己国家其实不具备相应的资源与能力。」他分析,国家治理充斥众多虚假现象的根源,在于台湾总想快速复制先进国家的经验,但总是学得漏洞百出,徒然让资源分散,「如果你手边的钱只够买一台电视,你却想连冰箱冷气都一次拥有,结果就是买到三件次级品。」

把国际最高标准拿来台湾作为规范,实际上,资源根本无法因应,做不到怎么办?大家就虚应故事,资源反而被浪费在无意义的官样文章上。

2012年至今,立法院洋洋洒洒通过了700项法案,有立委认为,这代表国会运作的高效率。然而审视通过的法案,可以发现不少虚有其表的内容,例如无法充实国库证所税、一修再修却始终无法杜绝黑心食品的《食安法》、空有规范没有财源的《长照服务法》……。

「有人作假并不可怕,真正的问题是,所有人对身边存在的假象视而不见,集体性地自欺欺人。」范畴指出,若台湾无法认清现实状况,继续用有限的心力满足虚幻的假象,国家竞争力将不断弱化,「这些虚假看似短期内不会损及个人利益,对社会长远发展却有重大的危害。」

尽管对现状感到焦虑,但从洪仲丘事件、太阳花学运,像是在隧道尽头浮现希望的一丝曙光。「如果公民社会集结足够的力量,透过即将到来的选举,或许能够塑造全新的政治文化。」瞿海源说。更多精彩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今周刊》(第962期)。

本期相关报导柯文哲:法律本来就要合情合理 纺织大亨:做久比做大还厉害

阅读此篇的你可能也会感兴趣》大数据从来不是免费的午餐:公司高层该更主动管理与支持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