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文化传统的恶性循环

雨苍

“Common sense is the collection of prejudices acquired by age eighteen.”-- Albert Einstein「常识就是人到十八岁为止所累积的各种偏见。」

笔者来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本文简称中国。)工作,距今也约两三年左右。初来到中国的时候,心中想到的是在台湾印象中的中国人:大声喧哗,不守规矩,没有公德心,短视近利。在中国和中国朋友相处过一阵子以后,笔者也常在中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本文简称中国人。)的口中听到他们印象中的台湾人(中华民国国民,本文称为台湾人。)。他们口中的台湾人,有礼貌,比较不会吵架,守规矩;但同时也贪小便宜。笔者常常思考,台湾人和中国人究竟差在哪里?许多中国朋友认为文化大革命把中国(指文化上的中国。)的传统给革除掉了。保有文化传统的台湾人因而更为守规矩,更有公德心。

但是翻开龙应台(注1)在 1980 年刊登于中国时报的《野火集》,可以发现 1980 年代的台湾,就是现在的中国。如果台湾保有文化传统,为何当时的台湾会如此混乱?在「中国人,你为何不生气」中,龙应台写道:「整个社会风气都从以自我、自家、自私、自利出发,所以一方面用自私自利、见死不救的心态去过现代社会生活,二方面以假公济私、贪赃任法的心理去面对公众,三方面以守旧茍安的心态去保住既得的利益。加上没有很好的法律制度去限制,人人以为自私自利有百利而无一害,你自私我自利,上下交征利,一点也不知道生气。」(注2)这样的描述,说的是 1980 年代的台湾,事实上也适用于现在的中国。

台湾和中国,其实是价值观相同,但是历史不太相同的两个社会。中国是跟中国传统一样的专制极权社会,官僚掌控了一切。在中国,媒体和教育都不断地强化中国文化传统。比如鼓吹共产党的正确性,强调共产党可以照顾人民(注3)。有个中国友人笑称,中国央视的新闻联播就是拨放国内人民幸福,领导很忙,外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的新闻联播基本上被认为是洗脑节目(注4)。无独有偶,台湾以前的新闻也是类似的角色。中国人从新闻中总感觉台湾很乱;而很多台湾的中产阶级也会觉得台湾很乱,怀念以前两蒋时代的宁静。甚至有些中国人认为现在的中国太乱了,还是文化大革命时代比较平静。

曾在台湾日治时期担任台湾民政长官后藤新平说台湾人贪财,怕死,爱面子(注5)。事实上这句话可以一体适用于华人文化下的人们。华人文化下的人们服从权威,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爱面子怕犯错。这些价值观体现在华人的教育当中。在许多西方国家,学生在高中时代就学习哲学思考,以及学习国家过去的历史,培育年轻一代的反思和批判能力,鼓励学生看到社会不公义要发声,而不是培育乖巧愚忠的顺民(注6)。西方教育普遍较重视方法,但台湾和中国的教育只重视结果。台湾现在很多人对于中国最大的印象就是黑心商品;但事实上,20 年前的台湾也是黑心食品泛滥,且直到今天,台湾依然有不少黑心食品出现(注7)。

所以,台湾之所以比中国的人民素养高一些,恐怕是因为台湾多经历了些什么,中国少经历了些什么。而什么塑造出了自私自利的台湾人和中国人?恐怕是我们共有的东西:华人文化传统。

阶级制度

有人说,民主的制度才能造就具有公民意识的人民;反过来说,专制制度就只能造就出具有奴性意识的臣民。专制讲究的是一层一层的阶级,因此阶级在华人文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国的政治制度在秦始皇时确立,以法家思维订立;而教化儒家思想,则在汉武帝时由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决定。

董仲舒之所以选择独尊儒术,恐怕是因为儒家思想大部份鼓励不同阶级,身份的人各尽职责。孔子的理念其实是一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阶级社会,里面的人像大家庭一样阖乐融融。在这个阶级社会里,只要阶级高一点,底下的人就要服从。服从的规矩,方式,就是礼;符合这些规矩和价值观的,就是孔子口中的义。礼和义的升华,成为仁(注8)。这种适合阶级制度的思想,都有鼓励人们接受不公平的社会状况,以及安于现状,追求心灵充实的特点。

再者,儒家常常提到古代的圣王;但就算是最晚期的周文王,距离战国时代也有500年左右。相较于2013年代的现在,相当于明朝时代。这么遥远的时间,只根据口耳相传,相信很难去理解当时的社会究竟发生什么,也很难对于政治制度做进一步的探讨。儒家提出的只是一个虚无缥缈,难以实践的概念;真正的制度,是秦朝时以法家的制度订立的(注9)。

中国历代就是实施如此的专制制度。以法家思维订立法律,严刑峻罚;以儒家思维教化人民,培养不会反抗的人民。当然,法家也有所谓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儒家的孟子也曾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注10)但是,为了统治需要,这些思想和内容会被删除,曲解,或是淡化,以符合统治者需要。况且,孟子的想法是民本思想。阶级上者下者具有责任,阶级下者对上者需要以忠诚服从。决定国家前途的依然是君主,只是君主需揹负照顾人民的责任罢了。距离由民众投票且自行决定未来的民主思想,仍有一段不小的差距。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曾因为孟子的民本思想而想将孟子逐出孔庙。后来朱元璋也针对《孟子》进行删节,被删除部份不得拿来科举(所以不考的部份就不会读,自古皆然)(注11)。到了清朝的曾国藩,写下「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注12),由此可知传统专制政权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扭曲。原本在上位者需有上位者的身段和言行,下位者才需要服从。经过扭曲,变成只要搬出阶级和身份,下位者就只能低头。这样的儒家思维,固化了阶级之间的关系;只要逾越了身份,违反阶级之间相互应对的方式,就成为违反礼、不礼貌的行为(注13)。

在这种扭曲的文化传统中,阶级上者,和阶级下者,逐渐出现了制式化的沟通及运作方式:奴才主子。君是主子,臣是奴才。父是主子,子是奴才。老板是主子,员工是奴才。台湾作家柏杨(注14)说,「你如果不是我的主人,我便是你的主人。」鲁迅(注15)也说:「专制者的反面就是奴才,有权时无所不为,失势时即奴性十足。」、「做主子时以一切别人为奴才,则有了主子,一定以奴才自命:这是天经地义,无可动摇的。」主子/奴才的两面嘴脸,成了鲁迅笔下的「阿 Q 相」。这种阿 Q 相,存在每一个华人的心中(注16)。

如果身为主子,则目空一切,威风八面,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面子胜于一切。身为奴才,就会尽力去维护主子的面子,甚至把主子的面子,作为自己的面子。为了维护面子,主人当然是不能犯错的。如果身为主子,则死不认错;身为奴才,若主子有错,也要赶快说成自己的错误,以讨主子欢心。如果有人骂主子,或是批评主子不对,那更是大大不可。服从、甚至服务权威,成了华人的一种本能。而死不认错,也成为华人的特色。

主子和奴才的态度不只出现在权力不对等的状况,也出现在许多消费者及服务者的互动上。许多华人会认为「有钱的就是大爷」,只要拿出钱来消费,服务者就有义务服务到自己高兴为止,而不顾虑对方的极限或是专业性。如果对方的服务不如己意,就随意的批评或是插手指导。服务人员也被鼓励去相信「客户就是上帝」,无所不用其极的服务这些不尊重服务人员的消费者。古代有钱大户的嚣张跋扈,和今日许多消费者「土财主」的行为,正说明了阶级制度的无所不在。

不鼓励思考

除了阶级制度以外,华人还有一个很可怕的问题:理盲和滥情。这来自于中国历来不鼓励独立思考的文化传统。

古代的四书五经内容常常是一个状况,一个结论。有时候是对话过程,但是却没有思辩过程。在中国的四书五经中,找不到多元化的观点和讨论,也难以找到思考的过程。历届的儒学重视所谓的师承,弟子要学习师父的想法,不鼓励质疑或是提出对立的观点;就算提出自己的观点,也要想尽办法从古人的字里行间寻找支持自己的证据,而不敢以自己的逻辑来论证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这些儒者在做学问的时候,基本上直接认定四书五经的结论一定是正确的,之后才在字里行间想办法解释这些说法正确的原因。

在逻辑上,若先定下了错误的前提或已抱持定论(四书五经的结论一定正确),则思考过程(这些结论为何正确)基本上就有很大的问题,也出现很大的盲点(忽略其他的可能)。如果已经有定见,在推论的过程中会倾向收集支持自己意见的资料,忽视那些反面的证据,也就是所谓的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若是被动地接受到大量的反面意见,还会出现逆火效应(Backfire effect),反而强化原本的信念(注17)。也因此,常有人说华人缺乏逻辑观念。因为在这种教育和文化底下的华人,理所当然的服从权威,不习惯独立思考。

这样的华人在遇到利益冲突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以对自己最轻松、方便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会去思考是不是有比较麻烦,但是可以争取到双赢的解决方法。同时中国的文化传统鼓励血亲之间的私德,相对的压抑公德(注18)。因此,建造房屋偷工减料,制作食品因为追求低成本,不过问原料来源,成为黑心食品。手机或电脑的软体若有免费的,或甚至盗版可以使用,就下载来用,不考虑软体开发者要怎么获利,怎么透过撰写软体养家活口(注19)。这种只追求结果、短视近利的作法充斥着华人社会的每个角落,把华人社会变成了只有私德,没有公德的社会。

不思考也让华人没办法深入去思考议题。面对任何一件议题,华人总是要思考这是对的,还是错的;这是善的,还是恶的。例如孟子和荀子就在人性本恶或是本善这件事情上面存有歧见(注20)。但事实上,人性可能不善也不恶,就只是会为了可以更好的生存下去,而贪婪的消耗周围的资源,或是选择和其他人进行合作。这种只思考对错,而不能深入思考议题的状况,让华人无法多元化的思考(注21)。如果一个事情有个优点,往往就开始把这件事情美化;反过来说要是一个人有了缺点,就会变成十恶不赦。一篇文章如果几个句子写错,往往就被骂的一文不值,而这个人未来说的任何话也就被打上不可信的标签。四书五经中几乎找不到一件事同时有好处,又同时有坏处,客观去检讨问题点的状况。因此锦上添花成了华人社会常见的现象

由于犯下一点错误就变成十恶不赦,华人反而变成了害怕犯错的民族,害怕被批评,也害怕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会是错误。因此华人从众,而且害怕批评,或是不一样的意见。遇到这些意见,华人不会去思考对方的观点是否正确,而会直觉的想尽办法说服对方,甚至不惜诉诸人身攻击或武力。

在台湾,许多国民党与民进党支持者、或社会运动人士在面对批评的意见时,往往容易失去风度,缺乏包容的雅量。就连号称追求言论自由的自由派中国人,对于所谓的五毛党也常常以人身攻击方式应对(注22)。面对不同的异见,华人往往缺乏包容、甚至理解的能力。

面对不同的意见就已经懒得去理解的华人,更进一步地就更不能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或文化了。因此在中国国内,面对不同文化的西藏,新疆,或是生活方式不同的香港和台湾,都出现很多问题。到了国外,由于华人不理解当地文化,也无法融入当地环境,往往造成当地居民的困扰。华人每到一处,就形成一条唐人街,或是中国城(注23)。

权威和不思考的结合,造就了华人社会各处的问题。长官为了方便自己管理,责令底下的人员做出超出负荷的资料;而底下的人员为了服从权威,又为了贪图自己方便,只好制作假文件,虚意奉承。底下的人听到来自权威的说法,往往不加思索,全盘接受,成为盲从;长官遇到不中听的意见,直觉就是把对方打倒,想尽办法把言论抹煞。因此历届中国都有所谓的文字狱。司马迁因为和汉武帝意见不同,遭受到宫刑;而因为批评皇帝,或说皇帝不中听的话导致杀头或是流放的更是不胜枚举。就连到现在,中国依然有审查制度,而台湾的媒体则不能发出和老板立场相反的评论(注24)。

这种状况导致华人除非遇到天大的事情,否则不会选择出头。出头杵逆领导,轻则挨顿骂,被清算;重则丢了小命。枪打出头鸟,由此而来。毫不怀疑地接受权威的说法,造成华人社会谣言四起,道听涂说的事比比皆是。华人社会一向易于被政府或财团灌输想法,也容易成为伪科学的温床,经常出现各种各种张冠李戴的名言。只要说这些名言的权威人士听起来有来头,说的话看起来有道理,往往就有大批的网友跟着转贴这些嘉言锦句。华人一方面接受来自权威的说法,另一方面又对政治冷漠,两者进一步地强化中国的政治力道,又再度形塑了华人的臣民性格。这成为恶性循环,一代一代的将臣民性格传承下去(图1)。中国自由派知识份子李慎之(注25)说,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专制主义,就是这个道理(注12)。

图1:华人文化传统的恶性循环(图片由林树树绘制)

如何打破恶性循环

不能否认,儒家对于精神层面的境界非常崇高。「天人合一」、「反求诸己」及「无入而不自得」等观点在追求心灵的宁静及个人修养上相当不错。但是作为政治架构,儒家和法家的许多理论反而容易遭到专制统治者的滥用,成为教化和愚民的工具。外儒内法的政治架构对于维护专制制度的稳定性也具有相当大的助益。这些理论并不强调如何争取个人该有的权益,也不鼓励人们思考制度上的不合理之处,相对地也稳定了阶级社会。

到了今天,已有相当多的状况证明专制对于人民的福祉不如民主来的有利。适合外儒内法政治制度的华人文化传统也需要检讨,以符合现今的民主社会。从中国各朝代的实践就可知道中国的文化传统其实有很大的弊病。面对不公义的制度或文化,华人思考的不是如何改变这样的制度,反而是如何自私地利用这样的制度来让自己获得更多的特权。也因此中国的文化传统实践到最后,往往会出现不重视公平正义,阶级撕裂的社会。各朝代末期几乎都有出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贫富差距现象,对于儒学的过度重视,以及经济学的不理解,也导致各朝代末期常常出现经济崩溃或通货膨胀的状况。经过了数千年的实践,外儒内法的专制政治可说不是长治久安的一条路。

近年来台湾人和中国人的接触逐渐频繁。由于消费方式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导致台湾人和中国人之间的接触观感逐渐出现阶级区分(注26)。许多台湾人总认为自己的素养比中国人好,因而在言谈举止中往往会露出对中国人行为的嫌恶及轻视。但事实上,台湾今天之所以不是中国,最大的原因反而可能是由于台湾比中国多了约二十年的民主政治经验,因而在公民价值观上较有观念,表现也较为良好,而不是因为台湾真的比中国多保留了文化传统。和中国社会相较,正是许多人眼中的「台湾乱象」造就了公民素养更为成熟的台湾社会,也保障了更多台湾弱势族群的权益。

许多人都认为现在的台湾已经相当民主化,且由于台湾思想自由的关系,儒家思想如今已不是主流价值。但事实上,综观台湾多数人民的行为,依然可以知道儒家的思维仍无处不在,就连台湾领导人马英九也不例外。《论语》子路篇有一篇樊迟学稼,如下: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注27)马英九,就是好礼、好义、好信又不懂稼的君子呀!

这样的恶性循环到今天依然持续着。台湾人民和中国人民对政治都十分冷漠。两边的中产阶级,往往占有了社会上多数的资源,口中喊着伦理道德,却对生活困苦的人们不闻不问,对社会的不公不义充耳不闻。如果弱势族群因为受不了压榨而抗议,走上街头,就成了暴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想方设法争夺更多资源,成为中产阶级心目中的第一要务;但事实上,是中产阶级不曾想过,也不想花时间动脑去寻求公平正义的双赢。面对类似低薪资的弱势族群议题,这些中产阶级思考的不是社会结构问题,或是自己应负担的责任,反而指责弱势族群努力不足(注28)。一如历史社会学者姚人多(注29)所说,「我们的中产阶级在知识上是极为贫血的,贫血到认为论述如果是以理性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论述的内容便是理性的。」这类似是而非的「理性说法」,(注30)以及对政治和社会的冷漠,导致台湾的民主政治产生危机,也让中国政坛上的政治人物能肆无忌惮的说出「中国人民素质低落,不能推行民主」的话。

《知识份子论》(Representations of the Intellectual)一书的作者萨依德(Edward Waefie Said,注31)说,「知识分子不是专业人,为了奉承、讨好及有缺憾的权力而丧失天性;而是具有另类的、更有原则立场的知识分子,使得他们事实上能对权势说真话。」而「不愿意显得太过政治化、害怕看来具有争议性、需要老板或权威人物的允许」是为「知识份子的腐化」。(注32)。因此,在中国文化传统底下,难能出现具有良知的知识份子。对于大众来说,「社会责任」更是一个陌生的辞汇。根据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于 2008 年所做的调查,中国和台湾的华人社会普遍都认为民主的重要特色是可以维持生活所需,而非所拥有的权利或是该负担的责任(图2,注33)。

图2:中国和台湾的华人社会都认为民主的重要价值是可以维持生活所需,而非改变政府的责任或是批评当权者的自由。(图片来源:Facebook @王宏恩)

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可以借鉴台湾经验。台湾经过了十数年的民主政治,已逐渐出现了反省的声音,也开始出现所谓的 NGO 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注34)长期关心社会公义问题。从台湾经验看来,只要先推行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公民社会自然就会逐步出现。在民主制度下,台湾人逐渐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需要学习尊重不同意见;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的培养出了公民意识(注35)。只是社会上文化传统的力量依然十分强大,因此若可以在教育制度上推行如 PISA 这种以终生学习为目的的考试方式(注36),或以 Open data 活动帮助政府更加透明(注37),降低公民的门槛,都可以加速公民社会的转变。只是从制度上来变革所影响到的既得利益族群过于广大,可能会造成各种窒碍难行的状况,因而难以推行。或许从个人先行着手,也是一种方法。

从个人来说,可以先从认识华人的文化传统开始,一步一步地重拾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在《见树又见林》一书中提到,「我们并不是自己所想像的那么拥有自由意志,当我们做出一种选择或判断时,背后有着身处的社会体制、价值语言、文化符号带给我们的制约,我们甚至常常被迫做出那样的选择,即使我们误以为自己是在自由的选择。」(注38)事实上,笔者认为,华人的文化传统,正是让华人社会的大众在「误以为自己是自由的选择」的同时,却选择了作为一个懦弱的臣民,而不知道还有「为公义发声」的公民存在,没有想过责任及问题点可能就出在自己身上。一方面把问题外部化为自己卸责,另一方面却又不断地用各种「台湾之光」、「中国之光」来自我安慰。整个华人社会就在这种气氛下越来越自恋、越来越自我中心。柏杨所说:「中国人的丑陋,在于不知道自己的丑陋」(注39),原因即在于此。

笔者仅是业余社会评论者,但在近几年来的论战中发现:目前为止台湾和中国的许多检讨多仅针对社会现象,鲜少有人对真正的核心观念进行批判,也少有尝试分析问题的根源所在的文章。因此笔者选择撰写这篇文章,试图引导大众将视线重新放到华人文化传统及每个华人自己的价值观上,期能引起抛砖引玉的效果。本篇文章若有不足之处,也欢迎各位给予批评指教。笔者相信,了解、检讨华人的民族价值观,重拾每个华人自己的社会责任,才是解决台湾和中国长期社会问题的解药。

● 注1:龙应台:http://zh.wikipedia.org/zh-tw/龙应台● 注2: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转贴 作者龙应台):http://www.wretch.cc/blog/momobear4/21532828● 注3:保持党的正确领导:http://cpc.people.com.cn/GB/69112/73583/73601/74108/5039699.html● 注4:张胖子趣味总结新闻联播:http://blog.renren.com/share/279367701/2125505184● 注5:后藤新平:http://zh.wikipedia.org/zh-tw/后藤新平● 注6:谭蕙芸 - 学生要向政府说不--加拿大模式国情教学:http://vicsforum.blogspot.com/2012/07/blog-post_9712.html● 注7:黑心食品:http://zh.wikipedia.org/zh-tw/黑心食品● 注8:等级制度—中国人挥之不去的梦魇:http://blog.ifeng.com/article/1879975.html● 注9:皇帝选择外儒内法原因:法家讲究君主绝对专制:http://news.ifeng.com/history/special/kongzi2/201001/0119_9280_1517440.shtml● 注10:孟子告齐宣王:http://ctext.org/mengzi/li-lou-ii/zh#n1702● 注11:《孟子》被删1/3:孟子哪些言论刺激了皇帝朱元璋?:http://boxun.com/news/gb/z_special/2011/09/201109192329.shtml● 注12:中国文化传统与现代化:http://blog.boxun.com/hero/lisz/36_1.shtml● 注13:当儒家伦理学遇上现代公民社会:http://www.thinkingtaiwan.com/public/articles/view/350● 注14:柏杨:http://zh.wikipedia.org/zh-tw/柏杨● 注15:鲁迅:http://zh.wikipedia.org/zh-tw/鲁迅● 注16:阿Q精神与儒家文化:http://www.cqvip.com/Read/Read.aspx?id=8671201● 注17:你不可能成为一个死理性派:http://www.guokr.com/article/52370/● 注18:儒家伦理与社会公德——论儒家伦理的深度悖论: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us/rjllyshgdlrjlldsdbl.htm● 注19:由仙女变成臭西的Whatsapp:http://dadazim.com/journal/2013/01/whatsapp/● 注20:孟子性善论与荀子性恶论辨析:http://www.confucius2000.com/confucian/mxshe.htm● 注21:杂谈part35 谈一些近来争议的另一面向:http://blog.yam.com/eoiss/article/59064833● 注22:惊爆一女记者在京约战吴法天 敢怒敢骂(图):http://www.sydneytoday.com/n/bencandy.php?fid=11&id=50507● 注23:外国移民说--“世界末日”就是中国人来了! :http://beimeicuige.blog.hexun.com.tw/82176909_d.html● 注24:台湾-被财团主导的社会:http://billy3321.blogspot.com/2012/12/Taiwancontroledbycorporations.html● 注25:李慎之:http://zh.wikipedia.org/zh-tw/李慎之● 注26:阶级不同不相为谋:大陆台湾人社会融入状况之研究:http://www2.scu.edu.tw/politics/journal/doc/j302/3.pdf● 注27:樊迟请学稼:http://ctext.org/analects/zi-lu/zh#n1409● 注28:「22K」的错置──谈Mr. Jamie「伪议题」一文:http://waynehphilos.wordpress.com/2013/01/17/「22k」的错置/● 注29:姚人多:http://zh.wikipedia.org/zh-tw/姚人多● 注30:总评陈文茜现象:http://www.southnews.com.tw/specil_coul/Yao/Yao_00/0014.htm● 注31:爱德华•萨伊德:http://zh.wikipedia.org/zh-tw/爱德华•萨义德● 注32:伪理性人:http://geosheep.pixnet.net/blog/post/47523262● 注33:【研究】东亚各国人民对『民主』的认知为何?: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10152440234150694● 注34:非政府组织:http://zh.wikipedia.org/zh-tw/非政府组织● 注35:台湾民众公民意识的变化:2008 年政权二次输替前后的比较分析:http://www.rchss.sinica.edu.tw/publication/ebook/journal/22-02-2010/cc0623.pdf● 注36:PISA in Taiwan:http://pisa.nutn.edu.tw/sample_tw.htm● 注37:Open Data-来自资讯界的社会运动:http://billy3321.blogspot.com/2012/12/opendatasocialmovementfromit.html● 注38:社会学的入门经典:「见树又见林」:https://plus.google.com/+esorhuang/posts/A6YQ9uGZkiG● 注39:丑陋的中国人:http://www.geocities.co.jp/WallStreet-Stock/5523/uchinese.html● 注40:本文线上发布网址为:http://goo.gl/K5b0E,感谢林树树协助制作图片。

●作者雨苍,自由软体工作者,Python软体工程师。目前于上海担任软体工程师,兴趣为社会文化观察。雨苍的介绍:http://about.me/billy3321。雨苍的Google+:http://goo.gl/HsZDM。雨苍的文章采用创用cc by-nc授权发布:http://goo.gl/4GxCZ。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