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如何打破情绪政治的恶性循环

刘庆彬是横滨国立大学博士,曾任中国华侨大学客座教授、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前特任教授。(取自网路)

刘庆彬是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博士,曾任中国华侨大学客座教授、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前特任教授。

刘庆彬日前在大陆《环球时报》撰文指出,日本自民党和公明党10月19日召开执政联盟工作组第一次会议,讨论年底修订《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三大战略性文件。两党在对中国态度上未取得一致:自民党认为,中国应被视为「重大威胁」,公明党则强调需要对话。可见,「情绪政治」依然主导着日本政坛。

刘庆彬称,21世纪一开始,日本政坛刮起「小泉旋风」、也被称作「小泉剧场」,小泉纯一郎的「靖国神社参拜政治」可算是日本新世纪情绪政治的始作俑者,也为安倍的历史修正主义政治打了前哨站。

刘庆彬认为,所谓情绪政治,就是唯心论下的选举政治,是背离价值的「价值观政治」,很容易被邪教与极端价值观及情绪绑架、趁隙而入。参考「统一教」的「灵感商法」说法,本世纪以来自民党的情绪政治可称为「靖国商法」:把靖国神社里供奉的甲级战犯「神格化」,混淆战前战后区别,将国民悼念情绪放大化转而操纵选举议题,以谋求选票。

刘庆彬表示,自民党保守派和保守媒体一起操纵国民情绪,试图用情绪增长代替经济增长,一个为选票,一个为广告,政媒勾结使日本情绪政治愈演愈烈,某种程度更是酿成安倍遇刺悲剧的主因。从「国葬」风波可看出,日本国民厌恶这种情绪政治,岸田内阁能够在宣示告别新自由主义后、告别情绪政治吗?估计很难。

开口闭口价值观的岸田内阁和自民党割裂了价值观与价值的联系。脱离价值基础的价值观很可能将情绪政治转化为「仇恨政治」,山上彻也出于对「统一教」的仇恨最终举枪射向安倍晋三。对外,开口闭口价值观的岸田内阁在为自己四面树敌:不仅视俄罗斯和北韩为威胁,也把中国作为潜在对手,和韩国也因「慰安妇」和劳工问题相左而龃龉不断。

刘庆彬强调,安倍遇刺后,自民党副总裁麻生太郎成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论调的代表。日媒形容,岸田内阁很可能「成也麻生败也麻生」。切割这样的麻生,对岸田来说是提高支持率、回归鸽派本色、并挽救日本独立性的捷径。

刘庆彬说,在台湾问题上,岸田文雄和保守派政治人士不同,他的用词一直是「两岸问题」而非保守派的标配「台湾有事」。希望岸田内阁能够打破日本情绪政治的「怪圈」、更不要掉入「仇恨政治」深渊。因情绪增长不能代替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