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资本流失是台湾人安全的一大隐忧
在资本主义的国度,「货币」是判断财富和一个社群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但这个指标在乎的是一种数字累积。然而,社群发展的关键并不在数字累积之多寡,而在于社会中每个成员彼此的相互联系有多深,以及这样的联系是一种互利互惠的网络,还是彼此剥削的赛局。
社群发展的良窳仰赖社会资本的程度远大于货币资本(更白话的讲法就是「钱」);换句话说,像公民品德或社群认同这样无形的资本决定了一个社群成长的空间,成员生活的质量,当然最后就是这个社群的民主程度。以国土面积来看,台湾很小,但居住其上的人民却渐渐失去与自己生活社群的紧密联系。事实上,绝多数的我们只是在自己隶属的社群中工作与求学,然后透过一定的市场经济制度来换取维生的物质资源。对于这个社群的本质为何、转变情况、病态程度则相当陌生,甚至可以说是毫不关心。
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渐渐与自己的社群、社区,甚至是亲人疏离了呢?答案可能不只一个,不同观察面向会提出不同解释,例如:科技、传媒、经济压力、人口迁移等等。如果要用一个较概括的现象来统筹形容这些弱化社会资本之因素,「工商业程度加剧」应该就是问题的核心了。
检验工商程度加剧最好的指标可能是手机这种通讯科技的进步速率。以前电视或电玩对于台湾人的闲瑕时间构成实质性影响,让我们减少与社群其她/他成员的互动。不过在智慧型手机问世后,借由网际网路将影音媒体和电子游戏与原本通讯用的手机合而为一,使得我们不必在一个封闭式的固定空间就可以观赏偏好的节目、聆听喜爱的音乐,还有与未曾见面的网友进行一场online game。于是我们的社群互动被高度虚拟化了,真实社群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因此薄化,各种通讯媒体反而成为越来越多现代人仰赖的平台,透过虚拟的网路空间来社交。于是,我们更加关心Fackbook的当机何时修复、更在意网路传输的速率,而不是在意乡里的公共设施是否失修,或隔壁新来的住户在做些什么。
除了人际互动模式的转变外,手机购物时代的来临又进一步薄化我们与社群之联系。去年台湾Yahoo奇摩的统计资料显示,每2位网购族就有1位使用手机购物。而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针对网购行为的调查发现,在台湾人平均消费额度中以行动购物这个区块的成长幅度最高,2013年消费者透过行动装置购物的平均年度消费额为4,629元,较2012年成长365%。此种购物型态的转变虽然提供消费者不少便利,但也同时使得消费者不易直接检视欲购之商品。此外,网购交易又往往需要一定程度的包装以避免运送期间货品的毁损,在此情况下,多数网路交易的商品都是以含包装的图片呈现,而非以实物。当人与人或是人与物的距离被虚拟的网路空间渐渐替代的同时,我们也一点一滴失去原有的同理心与辨别力,让自己成为e时代中的脆弱族群。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电子商务委员会执行主任暨秘书长苏军指出,中国大陆手机购物用户持续成长,两岸电子商务看好。(图/记者林信男摄)
本文并非贬抑通讯科技或否定它为人们带来的便利性;然而,便利与风险是相伴而生的。事事皆有利弊两面,逾越中庸的界线,往往就会发生过或不及的失衡现象。因此,社会资本如果只是建立在金钱与科技这样的物质基础上,社群中的成员就很难有效解决集体性的问题(例如:违规停车、黑心食品、诈骗、贪污等)。薄化的人际联系或互动除了是社群成员实体距离的疏离,也反映现代人彼此信任与互动质量的下降,这会导致社群中许多事情必须付出较高的交易成本,像是邻里互助弱化,使得商业性质的保全公司进驻成为许多公寓住宅的管理模式。此外,社群凝聚力的薄化会刺激或诱使个体在行为上出现投机心态,这点在工商化程度较高的区域总是很明显可见。看看各种犯罪率,特别是与经济有关的犯罪经常在什么样的社群中出现,就可以了解现代人面临的安全困境是什么了。
网际网路或是各种新式通讯科技的普及化是不可逆之趋势,但台湾和欧美国家不同。我们的土地面积不大,因此要进行社群互动是相对便利的,没有必要凡事皆透过手机。相反地,通讯科技的使用应该是针对那些身处远方或是时空与我们相异的亲友,而不是近在咫尺的伙伴。
道德观与认同感等社会资本的累积是有益于社群全体的,虽然有时我们投入努力不会立即见效,但这些努力至少不会产生负面影响,也就是不会为我们创造更多不安全的风险。尽管我们可能因为强化与社群其他成员的联系,而难免出现摩擦或争执,但这样的结果也同样会在虚拟的网路空间存在。可是,反过来说,我们在实际社群生活中累积的互动与情感会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与别人,一方面减少陌视及疏离,一方面营造出新的人际网络或伙伴关系。其实,人际间的社交就是一种礼上往来的互动,互惠文化便是由此产生,这次你为我,下次我为你。彼此在其他成员的生活中存在并且融入,相互分享与承担着对方社群生活的利与弊。这样的联系关系才能带给台湾人民安全的生活与进步的国家,而不是陷落在一个政党、劳资、或不同阶级间相互剥削或对抗的零合赛局里。
●作者蔡育岱,中正大学副教授;谭伟恩,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文章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