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班气候会议:谈判桌下的真相

蔡育岱  谭伟恩

经过一周之后,联合国今年在德班(Durban)举行的全球气候变迁谈判似乎已奏起悲歌关键碳排缔约方立场严重迥异,南北国家间的合作意愿明显偏低。甚至还有国家(例如:加拿大扬言可能将退出管制国际社会温室气体的重要规范:《京都议定书》!

现实主义思考观之,这些国家举措其实并不令人感到意外,某程度上反而显得务实与机敏。与其重要的碳排缔约国家都佯装积极地谈判,蒙骗世人。倒不如多几个像加拿大这样的「坦率」国家,尽早把自身立场表明清楚,不要继续浪费时间

从峇里岛、波兹南哥本哈根坎昆,到今年的德班;过去几年的气候谈判显已证实,尽管国际气候治理不是毫无进展,但将之批判为减缓气候变迁虚幻承诺并不过当。事实上,从「气候政治」和「经济挂帅」这两条脉络来看,北方国家还有新兴发展经济体(例如:中国、印度巴西等),绝对是只向钱看醉心发展。除非减量温室气体能为其带来经济成长上的国家利益,否则鲜有主权国家会采取纯粹友善环境政策实质作为。

《京都议定书》第2条1项虽然提及「永续发展」,但在国家利益的角力下,此项规定较为正确的解读应是:永续只是形容词,可以省略。发展才是硬道理,各国必执行之。这是「不方便说的秘密」,政策决定者早已心知肚明,但多数世人似乎还被蒙在鼓里。

因此,笔者认为,加拿大并不会真正撤签。因为就《京都议定书》第26条2项的规定观之,现在退出议定书对加拿大毫无实益可言;即无利可途,自不予为之。该国此举真正的用意是引起国际视听关注,借此取得接下来一周更为关键气候谈判议程上的话语权议价筹码

从2005年至今,气候谈判始终围绕在如何设计2012年之后「后京都时期」(post Kyoto period)的减碳新方略过程中充满喋喋不休地争吵,但具有拘束力的国际法律规范付之阙如。更令人感慨的是,《京都议定书》效期届至前最后一次的德班气候谈判,不仅变成各国利益的博弈场,甚至商业化地卖起周边产品,所有世足赛期间能看得到的商品,几乎也都可以在今年会场上找到。经济、市场、利益当真是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相较之下,真正该投注努力的暖化议题,像是农牧工业化过度粮食危机、气候难民、以及生物多样性锐减,反而不曾得到应有的重视。

作者蔡育岱,中正大学副教授;谭伟恩,政治大学博士研究生。本文言论代表本报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文章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