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

蔡育岱 谭伟恩

每日饮食中涉及食物品质食品安全(food safety)不只是直接与个人健康或社会公共卫生相关,也同时是解决粮食安全(food security)和稳定经济一项不可或缺的构成要件。依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统计,农产品出口贸易额从2000年到2009年约以年平均成长率10%的速度在增加。另依据世界卫生大会(WHA)2010年的宣言内容,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illness)已成为一项威胁数百万人的健康问题,特别是对于发展国家而言。此外,食品安全也会造成一国严重的经济损失,例如:医疗上的支出,劳动生产力的减少,还有粮食出口收益的下降。

值得庆幸的是,今年在夏威夷举办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APEC)领袖峰会,将食品安全列入核心议题。这是自2007年APEC在澳洲成立「食品安全合作论坛」(Food Safety Cooperation Forum, FSCF)以来,亚太地区针对食品安全所进行最具体的一次跨国性合作。鉴于21个会员经济体)的加总贸易量占了全球的44%,而其中绝大多数的贸易输出为农产品,APEC于今年5月便先行世界银行(World Bank)签署一份以增进食品安全事务合作为目标的备忘录(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希冀协助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提升维护食品安全之能力

而本次峰会上,世界银行的副执行董事Sri Mulyani Indrawati进一步宣布与APEC形成一个伙伴关系,以求更为具体地帮助会员强化食品安全,避免粮食贸易成为扩散食品安全风险主因美国与会官员特别声明表示,该国约有20%的粮食为进口,而海产类的食物进品比例更是高达80%,且多半来自亚洲国家。因此美国不仅在其国内以新的《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Food Safety Modernization Act)对食源性疾病展开严密的预防与管控,更希望促进亚太地区国家在食品安全能力上的提升。

除了政府间形成具体的合作之外,此次APEC峰会另一项裨益食品安全的机制私人性质企业投入。Mars Incorporated,一个跨国性的食品加工企业,投注50万美金设立「全球食品安全基金」(Global Food Safety Fund ),委由世界银行管理,用以宣导食品安全的相关知识、训练教育。此项实践透露未来亚太食品安全建制的发展将以政府与企业共同治理的伙伴关系方式进行。

台湾既为APEC的正式会员,当应运用自身在食品安全的独特经验三聚氰胺毒奶粉、美国风险牛肉本土塑化剂风波等)结合此刻区域社群有关跨国食品安全合作的发展,为人民争取更高的食品安全保障,以及更多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蔡育岱,中正大学副教授;谭伟恩,政治大学博士研究生。本文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文章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