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管太多!台湾的「鸟笼大学」危机
文/今周刊薪水没竞争力,科威特用千万年薪挖走台大杰出教授;新系所没弹性,学用落差大,追不上产业新趋势;就算顶尖大学5年500亿,也救不了台湾崩坏的高等教育。不少对全球化浪潮十分焦虑的台湾学子与家长,不再像过去大学毕业后再去国外读研究所,而是在大学就采取行动出走台湾。香港学生求职积极,大一就开始找实习机会这是一位大一升大二时,从台湾知名国立大学企管系,转学到香港中文大学计量金融学系学生的心声:我会到香港是因为在台湾读书时觉得不够国际化,在中大我感受到巨大落差,从大一开始,学生一到放假就在找实习机会,同学的职涯追求很积极。这是因为商学院的学生都以学士为最终学位,没有人要念硕士、博士,认为专业证照比硕博士重要,专业场域的竞争比在研究所还激烈。反观我原来就读的大学,大多是三年级以后才有实习机会,很多人是研究所再去烦恼就业问题,台湾的同学倾向于在大学追求小确幸。台湾好老师留不住,香港用五倍待遇抢人才台湾在世界人力资源争夺战中节节败退,最主要的原因是:台湾教授薪资低又没弹性,无法给顶尖教授国际级的待遇。「问题出在,全台只有一所大学─教育部大学。」不少大学管理阶层谈到高教问题,都异口同声地如此说。一位不愿具名的国立大学校长就说,台湾的问题是管制太多,规画太多,经常用资源与标准化作法来规范,跟不上世界快速的脚步。在台湾,即使是顶尖大学,台大一五年总预算是94亿元,但新加坡国立大学高达506亿元,香港大学也高达299亿元,台大平均每位学生才分到28.5万元预算,新大学生则可分到136.8万元,港大学生也可分到110.7万元。这当然与台湾目前有161所公私立大学,分配预算的大学太多有关,导致高教资源稀薄化,连带使大学教师无法受惠。平均薪资落后,加上毫无弹性的给薪制度,是台湾难以在国际上抢人才的致命伤。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系副教授叶家兴也说,香港助理教授薪水可比正教授高,因助理教授比较有生产力,「政府只给一个月5万元港币,若这个人开10万元港币,学校会募款补差额。」系所进场不自由 审查程序旷日废时随着人才需求的快速转变,国外纷纷用新设系所或跨领域学程来跟上时代趋势。台湾系所进场与出场不自由,申请新设系所审查程序,历时至少3至5年,「轮到你时,可能市场已过,且教育部最后可能不会同意。」一位国立大学校长无奈地说。台北商业大学校长张政雄指出,教育部对所有大学的学生、老师人数、系所都在管制,课程几乎动弹不得,在总量管制下,原本的系所要减少才能新增系所,这会面临校内反弹,很多大学认为一动不如一静。顶尖大学与台湾同样是公立的香港,虽接受政府补助,但作法弹性。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推出优配学额制,十分重视绩效评估,叶家兴说明,香港每年都会调查大学毕业生一年后的就业与薪资情况,来判断学生是否具备竞争力,情况不佳的科系退场机制明确,每年会减少2至5%的学生名额预算,三年累积下来的额度会回拨给学校,就可用来开设新系所或学科,但学校仍须提出申请,经教资会依社会需求审核决定,强迫教育市场更新。学用落差日益严重 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香港、美国与欧陆等国家,大学毕业即就业是普遍现象,一三年拥有大学学历毕业生失业率达5.81%,反而专科毕业生失业率3.11%最低。大学学历贬值,各大学压力都很大,这几年终于开始觉悟,想办法要透过产学合作来降低失业率。为解决学用落差,政府近来鼓励校园创业,但依规定,老师只能挂名公司股东、顾问,不能挂名经营,问题在于,创业的技术核心与经营者可能是老师,业界投资也是因为老师,校园创业仍雷大雨小。而在香港与美国等地,只要没有利益冲突,大学支持研发成果公司化,这是为了让学界与产业界密切结合。无论让后段班的学校转型成特色或技职院校,或让顶尖国立大学成为带动产学创新的火车头,只要「教育部」大学存在,就没有实现的一天。本期相关报导》大学薪资低人一截,是制度问题吗? 看教育部回应你可能感兴趣》人生不后悔 决胜1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