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孩刘亦婷火遍全国,发誓要“报效祖国”!24年后,她的现状却令人无限感慨...

1999年4月12日,《成都日报》不惜动用头版头条,报道了一个18岁的女孩。

这个女孩就是刘亦婷,她当时收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单,而且是全额奖学金!另外,她的家庭背景很一般,这在当时的中国几乎引起了轰动。

之后,全国各地的很多媒体都转载这条新闻,刘亦婷还上了央视,她一下子被全国人民所熟知。

许多家长不禁感到好奇:

刘亦婷出名后,她的母亲和母校---成都外国语学校都沾了光。

成都外国语学校的知名度一下子打开了,无数家长和学生趋之若鹜。

而刘亦婷的母亲,将刘依婷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教育写成了2本书,趁着当时的热度,销量非常可观,达到了200多万册。(一般图书到了100万的销量,版税就很可观。

刘亦婷当时去美国前,记者问她学成后的规划,当时的她言之凿凿:

如今,24年过去了,刘亦婷怎么样了?

01

1981年,四川蓉城一个普通家庭,迎来了一个呱呱落地的女婴。这个女孩就是刘亦婷。

幸运的是,她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母亲刘卫华在成都一家杂志社当编辑。

不过,在她2岁那年,父母就因感情不和离婚了,刘亦婷被判给了母亲,此后,刘亦婷就和母亲在一起生活。

母亲刘卫华从事编辑工作,视野很开阔,独立要强,骨子里认为男女平等,自从女儿出生后,她对女儿的早教就相当重视。

早在怀孕期间,刘卫华就翻阅了国际上关于神童研究的一些书籍,她对此感到深信不疑,觉得早教对于开发儿童智力意义非凡。

之后,她就将书上介绍的方法,用在女儿身上。

比如,陪婴儿说话,放音乐、唱歌, 用彩色铃铛引起孩子的注意,等等。

在刘卫华的训练下,女儿刘亦婷各方面的发育,的确要早于一般的孩子。比如,一般孩子要三个月左右才会抬头,刘亦婷刚满月时就会翻身了。

而且刘亦婷在语言表达能力、识字方面也早于其他孩子。

幼儿园期间,刘亦婷就表现出了早慧,她无论是表达能力还是理解能力,都比同班同学要好,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刘卫华看到女儿的表现,非常欣慰,她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刘亦婷6岁的时候,刘卫华就毫不心疼地拿出巨资,为女儿买了一台显微镜,以培养刘亦婷对科学的兴趣。

刘亦婷7岁那年,母亲和杂志社一个男同事再婚了,刘依婷有了继父。

她的继父思想很开明,在教育孩子方面,继父和母亲很多时候观念一致,在具体教育方面,继父有时甚至比母亲还严格。

继父与刘亦婷

比如,为了训练刘亦婷的忍耐力,去掉女孩子一般的那种娇气,他曾经让刘亦婷用手握住冰块15分钟。途中,即使感到再难受,也要坚持住。

刘亦婷曾经写作业容易粗心大意,提醒了多次,依然没有改过来,继父就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

可以说,母亲和继父对于她的学习,也是想了很多办法。

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刘亦婷的成绩一直很优秀,1993年那年,12岁的刘亦婷考上了成都外国语学校。

02

在成都外国语学校,刘亦婷的成绩一直排在班里前十名。

因为成绩优秀,1997年,16岁的刘亦婷获得了去美国当交流生的机会。

在美国学习期间,她住在一个美国人的家中,在这期间,她和其他的交流生一起去参观了美国最高法院。

当时,肯迪尼大法官讲了一个案例,而刘亦婷非常积极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的见解非常独到,这引起了在场的一名美国律师(他也是政治议员)拉瑞的注意。

拉瑞还和刘亦婷简单交流了一番,刘亦婷的落落大方、思维缜密、表达清晰,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在美国的交流项目结束后,刘亦婷就回到了中国,继续自己的学业,为参加高考做准备。日子过得紧张而波澜不惊。

有一天,她收到了一封从美国寄过来的信,写信的人正是那名大律师拉瑞,他在信中写道:

当刘亦婷把这封信拿给母亲和继父看时,他们都觉得这是一次不容错过的机会。

于是,在父母的指导下,刘亦婷给拉瑞回了一封非常得体的信。

在信中,她表明自己非常期望能进入哈佛大学这样的名校学习,同时也写了一些她对美国社会的认识。

之后,在拉瑞的帮助下,刘亦婷搞定了复杂的大学申请手续,拉瑞还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力,给哈佛大学写了一封推荐信。(注意:,美国名校非常重视有社会影响力人士的推荐信)。

在后面的面试环节,拉瑞也给了刘亦婷一些很中肯的建议,面试也相当顺利。

到了1999年4月,哈佛大学给刘亦婷寄来了录取通知单,而且是全额奖学金。

这意味着刘亦婷在哈佛大学的学费全免,而且还有一定的生活补助(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03

90年代,出国留学不像现在这么火热,刘亦婷高中毕业就被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录用,非常吸引眼球。

成都日报用头条报道了刘亦婷被哈佛大学录取后,她迅速地火遍全国。

当时,全国很多家长纷纷打电话到报社,希望刘亦婷的父母能分享他们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这些家长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能从刘亦婷父母那里取经。

刘亦婷的母亲和继父本身就是从事媒体工作的,在杂志社工作,他们深谙书籍、杂志的出版流程,也非常清楚热点的传播价值。

出版社的嗅觉也很灵敏,他们也嗅到了商机:如果出版关于刘亦婷家庭教育和学习方法的书,一定很畅销。

而畅销书,能给出版社带来非常可观的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社和刘亦婷的父母很快就达成了出版书籍的合作协议。

刘亦婷的母亲本身是编辑,整天和文字打交道,写东西这点难不倒她,她和刘亦婷的继父,很快就将书写好了。

第一本是《哈佛女孩刘亦婷》,刚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出版社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加印,以满足市场需求。

接着,刘亦婷的父母又写了第二本《刘亦婷的学习方法和培养细节》,第二本销量不如第一本,但还是有不少人购买。

经过几次加印,《哈佛女孩刘亦婷》的销量突破了260万册!

非常惊人的数字! 一般图书的版税率在6%~9%。《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当时定价为17元,后来增订本定价调为20元。

大家可以算算刘亦婷的父母靠这两本书,应该是赚了不少版税。

我们再看看成都外国语学校,从刘亦婷被哈佛大学录取这件事中,获得了多少好处。

很巧合的是,刘亦婷被哈佛大学录取后不久,成都外国语学校就被有外资背景的一个集团给收购了,从公立转为私立。

要知道,私立学校的收费远远高于公立学校。

因为有刘亦婷被哈佛大学录取这个标杆,很多家长即使学费再高,也愿意把孩子送到成都外国语学校,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能去世界名校就读。

事后,有人分析,刘亦婷之所以能到哈佛大学去学习,除了那位大律师在背后积极斡旋,很有可能还有外国资本在背后运作:

从这方面来讲,刘亦婷无疑是很幸运的。

她在成都外国语学校那一届,算不是最优秀的学生,但这么好的运气砸到了她。

自从刘亦婷被哈佛全额奖学金录取后,她不但出了名,也给家里带来了巨额的经济收入:

名和利往往相辅相成,这在许多事情上都得到了印证。

可以说,刘亦婷的出名,有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味道。

她本人也比较优秀,父母也深谙利用热点出书的门道,外国资本需要一个学生典型来帮助宣传将收购的成都外国语学校。

很多事情,只要天时、地利、人和,往往比较容易成功。

18岁的刘亦婷,她在一种光环下,无数人向她投来羡慕和敬佩的眼神,甚至还有低年级学生对她无比崇拜,这是她人生的高光时刻。

刘亦婷在哈佛大学选的专业是经济学,她豪情壮志地说:

可是,她最后食言了。

在哈佛大学本科毕业后,刘亦婷没有回国。

04

毕业后,她进入了波士顿一家著名的咨询公司工作。

咨询公司开出的待遇很优厚,她忘记了要回国报效祖国的初心。

在这家咨询公司工作一段时间后,刘亦婷感到工作强度太大,不是自己想要的工作,她辞职了,后来她又去了百事这样的大公司,但没做多久,她又辞职了。

2005年的时候,她开始创业。

她开始是个人创办了一个小公司,叫睿识资本,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很快,公司就无法运作下去了。

后来,她又和别人合伙开了一家公司,叫惠恩资本,公司的主要业务就是为中国人赴美投资做咨询。

主要是为中国一些有钱人服务,这些有钱人想把孩子送到美国读书,有的需要在美国购置房产、购买债券等投资。

说白了,就是赚中国富人的钱,充其量就是个中介而已。

在美国玩金融的人太多了,很多都是有背景有家底的人在玩。2008年金融危机对金融行业的冲击非常大,刘亦婷的公司也应该受到了影响,她将公司关闭了。

在创业受挫后,刘亦婷曾向哈佛大学申请读硕士,但是,她没能被录取。

事业上的不顺,继续深造又无希望,让刘亦婷不得不把眼光转向婚姻。

2010年,她和哈佛大学的一名校友斯科特结婚,对方是一个白人,职业是律师。

结婚后,她就放弃了自己的中国国籍,加入了美国国籍。

此时的她,是否还记得当时自己说的“我想学成回去报效祖国”这句话呢?

也许,时过境迁,她早已忘记了自己的豪言壮语。

从1999年到2010年,她在美国已经度过了11年,对于她来说,如何更好地融入美国,也许才是她当下摆在首位的。

之后,她又创办了秦岭资本,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帮助中国资本在美国寻求合理的投资渠道。

不过,这个业务后来也不好开展,她的这家公司最终也没做起来。

这之后,刘亦婷索性当起了家庭主妇。

在美国,请保姆很贵,不少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在婚后,都选择了当家庭主妇。此后,她有好长一段时间,淡出了公众视野。

在一次中美投资峰会上,刘亦婷露面了,但是,她拒绝了记者的采访。也许,她当时只是陪同自己的丈夫参加,所以不便于接受采访。

如果她的公司运转正常,接受采访无疑对她的公司发展很有好处。

这也许从侧面印证了,她早就关闭了自己的公司,安心当了一名家庭主妇,甘心过泯然众人的生活。

05

作为曾经火爆全国的哈佛女孩,刘亦婷的高光时刻来得特别早。

她能被哈佛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这说明她还是比较优秀的,但是,她毕业后的工作经历,虽然进入了一些名企,但只是短短工作了几年,并没有进入核心管理层。

她自己创业,选择的赛道也是竞争非常残酷的:一要雄厚的资本,二要广泛的人脉。

而这些,都不是凭借一张哈佛大学毕业证,可以获得的,最终,她的创业也没能弄出什么名堂。

也许,她曾经希望自己能成为巴菲特那样的人,在投资领域叱咤风云。

要知道,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是国会议员,他的母亲那边的家族也非常富裕。这样的家庭背景,让巴菲特的人脉资源和资本支持,非普通人能所及。

在美国,本科毕业证真的不算什么,工作机会可以说并不多。

一个火遍全国的哈佛女孩,在美国,最终沦为家庭主妇,值得深思。

如果当初她选择回国发展,机会应该很多,无论是在商业领域,还是教育领域,或者媒体文化领域,摆在她面前的选择权要宽广得多。

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结果,但时间无法倒退。

从哈佛毕业已经将近20年,在美国生活的刘亦婷,是否还记得自己在18岁时说的那句学成要回来报效祖国的话呢?

这也印证了:豪言壮语说出来容易,真正落实到实处并非易事。

王阳明曾说:“知行合一”,这四个字说出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同样,爱国、报效祖国,说出来容易,实际行动却不容易。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权必删!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