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兽研:勇攀科研高峰 筑牢生物安全屏障
□张晓鹏 本报记者 彭溢
走进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哈兽研),秋高气爽,岁月静好,似乎很难觉察到这里时刻与病毒进行的“攻防对决”。
1948年,哈兽研诞生于解放战争烽火之中。彼时,我国兽医科技基础薄弱,畜禽疫病猖獗,防治形势严峻。哈兽研第一任所长陈凌风回忆,成立该所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支援解放战争,二是助力新中国建设。
怀着这样的初心和使命,哈兽研作为兽医科技创新的国家队,76年来为我国有效防控动物重大疫病,保障畜牧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生物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坚强科技保障作用。
2001年,中国工程院组织“20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评选,在畜禽水产养殖技术的疾病防治领域四大工程技术成就中,创制牛瘟、牛肺疫、马传贫疫苗三项由哈兽研主持完成,创制猪瘟疫苗一项由哈兽研参与完成,这些成果为我国农业生产和国防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哈兽研第一代科学家研制的牛瘟疫苗使我国于1956年彻底消灭了牛瘟。这是新中国消灭的第一个动物疫病,也是迄今为止全球消灭的唯一动物疫病。
马传贫是困扰世界养马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马传贫的病原与艾滋病病毒同为慢病毒,国际学术界认为很难通过免疫防治该病。哈兽研沈荣显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敢为天下先,历时二十余年,创制了世界第一个成功应用的慢病毒疫苗——马传贫驴白细胞弱毒疫苗。1976年起,共免疫注射七千余万匹马,有效控制了马传贫,该重大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据有关部门统计,马传贫疫苗应用10年间共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5亿元。
进入21世纪以来,哈兽研紧紧围绕我国动物疫病防控重大需求,在禽流感研究和防控、“非典”防治、非洲猪瘟疫苗研制攻关、新冠肺炎联防联控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科技贡献。
2004年,我国多省区暴发H5N1禽流感疫情。哈兽研以陈化兰院士领衔的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科研人员深入疫区,埋头P3实验室,开展流行病学研究,及时确诊疫情,创制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H5N1禽流感疫苗,及时投入生产应用,50天内控制了疫情。研制的H7N9疫苗2017年在全国投入应用,成功阻断H5禽流感、H7N9禽流感病毒向人的传播。主持完成的禽流感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76年来,一代代哈兽研人筚路蓝缕,砥砺前行,将哈兽研逐步建设成为拥有一流学科、一流平台的现代化兽医研究所。先后培养了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各1名,27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励。目前,全所共有17个科技创新团队,研究方向涵盖了重大、重要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基础研究与防控技术创新。
在一流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哈兽研拥有动物疫病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动物疫病防控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国家非洲猪瘟专业实验室等10个国家级平台,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动物流感参考中心、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等国际平台。
坚持以国家和产业需求为导向,哈兽研积极构建全链条、高质量创新发展体系,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以产业链带动创新链。建立了服务社会产业的动物卫生检测中心,承接产业研发的兽用生物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临床试验GCP体系,搭建了哈尔滨维实生物科创投资有限公司、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产业化平台,形成了创新链、转化链(工艺—中试—临床—生产—服务)、资本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新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以来,哈兽研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29项,新兽药证书66项。44项技术转化100余家企业,转化收入达23.1亿元。
在哈兽研人心中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国家的需求是第一要务。用现任所长步志高的话说:“国家使命我们必须担起来”“关键时刻能够顶得上、拉得出、打得赢,为国家分忧。”
新时代的哈兽研将继续秉承“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哈兽研精神,忠诚有效履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使命担当,加快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推进新格局,为保障畜牧产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生物安全,继续发挥坚强的科技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