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生館全台首件藍鯨骨骼 重視海洋議題

屏东海生馆全新常设展「巨鲸之路」,展出巨大蓝鲸骨骼标本,盼推广海洋环境教育及生态保育观念。(屏东海生馆提供) 中央社

屏东海生馆展出全台首件蓝鲸骨骼标本,策展「巨鲸之路—当蓝鲸转身后」,透过全长20公尺的蓝鲸骨骼现场展示带来震撼感受,重现生命教育意义,让民众能注重海洋议题。

3年前台东长滨海岸出现1头年幼蓝鲸,这是台湾首度记录到蓝鲸,可惜遭绳索缠绕已死亡多时,屏东海生馆透过重建骨骼与科普化展览,让这头蓝鲸蜕变为博物馆永久典藏的标本,延伸生命价值与意义,策展取名为「巨鲸之路—当蓝鲸转身后」。

海生馆长陈启祥说,蓝鲸骨骼标本全长20公尺、拥有63节椎体与重达1公吨的身躯,透过汇集国内外专家学者意见,力求骨骼组装及展示姿态的科学正确性,经不断讨论、求证、比对、试组装等过程,终于制作完成蓝鲸骨骼标本,并模拟蓝鲸下潜瞬间的优雅动作,仿佛描绘一场重返海洋的仪式。

海洋保育署指出,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台湾成为全球第25件公开展示的完整蓝鲸标本,显见蓝鲸稀少而珍贵,期待共同维护海洋的永续发展,迈向永续海洋的美丽愿景。

海保署表示,为了延伸这些搁浅死亡的海洋保育类动物科学性,海保救援网(MARN)搜集了许多搁浅动物的标本与样本,当时缠绕于蓝鲸嘴上的尼龙绳及附著于上的耳条茗荷也同时展示在旁。

海保署呼吁,借由完整展示沉痛提醒大众,渔具缠绕是大型鲸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常见的死因,唯有自主回收作业或废弃渔网具不任意弃置,才能降低海洋废弃物对于海洋生物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