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狂袭失温激增!急诊医曝「低温救助」3关键:要慢不要快

寒流一波波来袭,许多人保暖不足而出现失温症状。(示意图/达志影像)

近来台湾迎来一波又一波的寒流,虽然许多人进行了保暖动作,有时还是难以抵挡凛凛寒冬的威力。近来遇到多起失温案例的急诊科医师翁梓华分享,低温救助有3项重要关键,一是「首要还是要先保护好自己」,二是「面对失温病人不要过度惊慌」,三则是「协助回温要慢,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翁梓华表示,最近急诊接到包含年轻人在内的多名失温患者,事实上人体有传导、对流、辐射、蒸散等4种途径,会将热量带到周边环境中。传导就是身体直接接触低体温物体产生的热量流失,对流是空气、水等流体带走体温,辐射是热量以红外线的形式直接散失到环境中,蒸散则是汗水或是呼吸水气将热量带走,每一公克约可带走600大卡的热量。

翁梓华提到,人体对于体温流失有生理性代偿反映,像是发抖、心搏加速、竖毛肌收缩以增加产热,「但一旦超过身体代偿极限,就会导致『「失温』」;失温也分成体温32至35度的轻度失温、体温28至32度的中度失温、体温小于28度的重度失温、失去生命迹象的致死性失温,治疗方式各不相同。

翁梓华说明,低温救助有3个重要关键,一、如果身边遇到失温的人要协助救治,「首要还是要先保护好自己」,毕竟所处环境同样可能让民众失温;二、「面对失温病人不要过度惊慌」,低温本身对于器官有保护作用,医学上失温造成心跳停止的病人,有许多案例报导回温后经妥善治疗恢复正常;三、「协助回温要慢,避免造成二次伤害」,烤火、过热的暖暖包、热水袋等高于40度的回温方式,证实会增加心律不整或是烫伤的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