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若退场 专家:恐接连上演大停电

台电核四厂空照图。(台电提供)

蔡政府力推「2025非核家园」,不过,专家表示,基载的核电一旦不延役,核四也不重启商转,就难以稳定供应用电,恐接连上演2017年815大停电,以及今年513和517大停电的窘境;希望民众能以科学而非政治来了解核四,并于公投做出决定。

清大工程与系统科学系教授叶宗洸表示,北部长期严重缺电,北部自发电量和用电量差了300万瓩,目前以「中南电北送」来支撑。而台电一开始的规画其实是让核一、核二厂延役并重启核四。

他指出,核一厂2部机组的装置容量共127万瓩,核二厂1号机已经停机,但加上2号机的98.5万瓩共225万瓩,若加上核四2部机组的270万瓩,北部缺电就能迎刃而解,也能降低中南部如中火、兴达等燃煤电厂火力机组的运转比例,进而降低大量空污碳排。

叶宗洸说,不管是台电期盼维持的环保与稳定供电、环保署的减碳承诺,都很难在核电退场后达成。

他说,主因是目前的「核绿共存」状态将被破坏,零排碳基载核电消失,足以维系基载缺口的选项,最后还是落在无助减碳的燃煤与天然气。

核四公投领衔人黄士修表示,目前再生能源占比约6%,许多学者表示蔡政府第二任期要达到20%是非常困难。太阳光电和离岸风电的能量密度,要达到相同的能源总量,要用大片的土地铺设;用力冲刺绿电,反而成为破坏潮间带、农田、藻礁与砍伐森林的凶手。

核四「龙门核能发电厂」前厂长王伯辉表示,台湾在福岛核灾后变成「恐惧式反核」,但在接连大停电后,有些人开始深入探讨核能及台湾能源政策问题。他强调,将反核捆绑政治意识形态,对台湾这片土地的未来并不公平,期盼民众能以理性与科学来看待核四重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