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家园很遥远?3座核电厂若除役 台湾难逃限电危机
面对能源不足,限电危机步步逼近的情况,节能减碳不能再只是口号,中兴电工董事长江义福19日进行专题演讲时表示,台湾3座核电厂未来若除役,几乎难逃限电危机;要落实绿能发展,需要政府政策带头,进而让产业及全民响应;而中兴电工发展氢能源10年来,在相关应用上都已有许多创新具体成效出现。
台湾能源发展现况
台湾氢能促进会是由长期关注绿能议题的民进党立委赵天麟筹组,19日在高雄举办「绿色经济推广大会」,受邀演讲的江义福先是提到,从节能减碳基本概念延伸出3层面议题,包括,台电总发电量及备用/备载容量的变化;再生能源的发展情况;减排的要求。
江义福指出,2016年台电发电总量2640亿度;2025年新政府明确提出,再生能源占20%(500亿度),其中太阳能发电200亿度、离岸风电100亿度;2025年目标以燃气、燃煤、再生能源运用为主。回顾2015年台电发电结构占比,再生能源仅占4.1%,当中还包含水力发电,若扣除水力发电,剩下的太阳能发电约仅有1%,「是蛮有趣的问题」。
2025非核家园有希望?
谈到蔡政府非核家园目标,江义福说,核一厂、核二厂及核三厂总发电占比18.61%,但如今即将除役,核四厂大概无法商转,「我们必须正视台湾缺电的现实,这是个不可说的秘密」。
江义福指出,核一、核二冷却水池即将放满,恐被提前关厂,2017备用容量率为10%,少掉2座核电厂4部机组323万瓩/9%备用容量率就只剩下1%。另外,协和/通霄2017年除役,尖峰供电再减约170万瓩,备用容量将呈负数,「几乎难逃限电」,但眼看限电危机来袭,台湾目前在太阳光电及离岸风电等再生能源发展上,却仍然困境重重。
碳排放减量目标难达成! 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江义福提到,台湾2016年的碳排放量为2.49亿公吨、人均排放量为10.62公吨(亚洲第一),巴黎气候变迁会议后,政府对外正式宣布「国家自主减排贡献(INDC)」。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为BAU减量50%,相当于2005年排放量2.45亿公吨再减20%及减量5000公吨,要达到此目标有极大的难度,简直是「Mission Impossible」。
政府究竟怎么做?
走出「废核、减碳、环保、不缺电的死胡同」!江义福点出,政府首先必须务实考量完整配套,由政府带头产业发展与推广使用;接着产业响应,企业则须勇于投入技术产品及应用系统开发,最后才能进一步让全民参与,用户端自主节能。
另外,除了政府要有开发新能源的意识外,江义福说,绿能发展「不能只是口号」,政府更要认真思考,制定具体的政策,并彻底了解开发新能源所带来的究竟是真产业抑或是假产业。
▼赵天麟试骑氢能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