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延役的两大基本问题 美核安专家:业者敢面对吗?

▲南韩庆尚北道庆州市月城核电厂在今年(2024年)6月22日发生2.3吨储存水外泄事件。(图/翻摄自韩国水电与核电公司官网)

● 莱曼博士(Edwin Lyman)/忧思科学家联盟核电安全主任/绿盟整理

关于核电厂延役安全的基本问题有两个。首先,核电厂业者是否能够确实,并且定期地检查和维护所有经历老化、劣化的零件,以在问题恶化成为隐患之前,及时发现。其二,对于无法修复或更换的零件,业者是否能确保,它们在核电厂延役期间内保持完整性和功能性?业者可否证明,这类零件在核电厂最终关闭时,它们仍然正常运作?在考虑更新核电厂运转执照时,我们应该确实提问。

不过,在考虑核电厂是否延役时,还要提出许多问题。随着长期累积的机组运转经验, 现今人们已然认识更多新型事故,或更为严重的事故。问题在于,当年核发运转执照时,从未考虑过现今的新型事故,如此一来,核电厂是否真的安全无虞?业者能提供有关该核电厂的足够资讯吗?其次,长期运作出现一些未曾预料的事件,这也引发对核电厂基本安全的风险。

此外,核电厂最初的执照是基于几十年前,基于当时知识所理解的地震风险、洪水风险,以及其他自然灾害风险。然而,随着知识持续累积,现今更加理解地震风险和洪水风险。

再者,气候变迁造成更严重的自然灾害,增加飓风强度。美国最近所经历飓风海伦,造成始料未及严重洪患。这些资讯演进,必然引发疑问,核电厂现今是否仍然安全?

最后,在过去几十年中,关键基础设施的恐攻风险或潜在威胁已然增加。例如:美国在2001年9月11日对世贸中心和五角大厦的攻击。正如我们先前所述,核电厂所在之处可能会沦为战区,正如在乌克兰的札波罗热核电厂的情况。而该等核电厂最初获得执照和建造时,并非为承受军事攻击所设计。由于情况持续变化,让核电厂的延役,便不尽合理,而核电厂所在之处更可能不再安全。

但不幸的是,美国核能管制机关在考虑延役许可时采取非常狭隘的观点。他们并不考量我刚才所提,在外在情况不断变化的所衍生的问题,而是仅关注核电厂的老化,并假设其他一切,一如既往。因此,在执照延长时确实需要考虑相关基本问题,而不仅仅专注于核电厂机龄。我们并不全然认同美国管制机构的做法。其他某些国家在考量核电延役时,会更全面地检视问题,在这方面做得比美国好。

美国管制失败案例:戴维斯贝西核电厂

美国有个著名案例,彰显老化管理不善的后果。这是在俄亥俄州戴维斯贝西核电厂(Davis-Besse)所发生。 正如我先前所述,老化管理的目标是建立严密的检查制度,以便在问题危及机组,造成严重事故之前,及早发现。

早在2002年就发现,戴维斯贝西核电厂反应炉容器顶部已形成约莫菠萝大小的孔洞。 事实上,顶部只剩很薄一层金属。若未及时发现,反应炉压力容器很可能会破裂,继而发生冷却剂流失,引发炉心熔毁。由其他核电厂的运转经验显示,这类问题之所以会出现,是多方面失误所致。

核电延役的成本压力

其他核电厂的运转经验强烈显示潜在问题,而核电厂和管制机关却忽视警讯。尽管潜在的问题相当严重,管制机关仍然出于经济原因允许核电厂继续营运。

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考量,因为核电厂业者关闭电厂之时,遂有责任购买替代电力,提供给原先用户,所以能拖就拖,尽可能去延后昂贵的检查和维修,延后购买替代电力。

▲绿色公民行动联盟邀请忧思科学家联盟(The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核电安全主任埃德温.莱曼博士(Edwin Lyman)进行线上演讲。图为:戴维斯贝西核电厂反应炉顶部的洞。(图/绿盟提供)

上图这张著名的反应炉容器顶部孔洞的照片引发关注,因为随着世界各地的反应炉老化,问题越发彰显。随着反应炉的老化,腐蚀会加剧,零件故障的发生率也将随之增加。因此,随着反应炉的老化,检查应该更为频繁和深入,并且应投入更多资金用于修复和更换老化和故障的零件。随着电厂的老化,维持正常运行越具挑战性,成本也越来越高。

但与此同时,核能产业在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面临着日益增加的成本压力。正如我之前提到,许多核电厂的运行成本已经非常高,尤其是考虑到风能和太阳能等再生能源成本的下降。因此,这给电力业者带来沉重成本压力,业者不愿增加检查频率与维护费用,只想反其道而行。

这里的危险在于,由于老化问题日益严重,类似戴维斯贝西核电厂的事故可能陆续出现,并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而发现问题和修复前,可能已经造成潜在危害。因此,为确保核电延役的安全,管制机构必须确保这些财务压力不会损及有效的安全检查。

此外,即便财务压力不会影响检查的有效性,但是核电厂里面,仍有不易检查,无法检查之事,只能从外观,大致判断机组零件是否正常,是否构成核电厂延役的风险,这种不确定性代表,核工业无法完全消除核电厂因老化而衍生风险。

反应炉压力容器脆化

反应炉压力容器是机组关键零件,这是一个钢制容器,用于储存核燃料。泵水进入反应炉炉心,并在容器内循环,最终将水转化为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所以反应炉压力容器是保护核燃料的主要包覆层之一。

如我之前所提,老化的主要影响是钢制反应炉容器的中子辐照,特别是连接容器各部分的焊缝。中子辐照会使容器随着运转而脆化,这是个严重问题。因为如果发生冷却剂损失事故,紧急炉心冷却系统会向反应炉容器注入冷水,而这些冷水可能会导致容器出现裂缝。在压水式反应炉中,这种情况被称为压力冲击,反应炉容器实际上可能会急剧破裂,导致一场难以控制的事故。

这里的问题在于,这种老化现象不易预测,它非常复杂,尤其是因为反应炉容器由不同材料制成,并且受到不同程度的中子辐照。焊缝特性使得问题尤为棘手。因此很难准确预测老化情况,特别是在超过60年的使用年限。

经正常的分析方法发现,美国某些老旧反应炉在运转期间,特别是在延役60年期间零件会脆化。为解决这个问题,核能管理委员会遂改变规则,并允许核工业者使用替代方法,证明反应炉运转超过 40年的合理性。在我看来,目前此事是否安全,尚未可知,因为分析本身依赖于某些可能不必然有效的假设。

核电厂环境的变化

由于这些不断变化的情况,寻求延役的机组可能会面临与最初兴建时截然不同的环境。例如:人口密度可能会增加。许多反应炉最初设置在美国乡村地区,周围人烟稀少,在40年后,既有机组却位于人口密集地区。

核电厂是否足以因应潜在的自然灾害,例如:洪灾规模远高出建厂之时的预期灾害规模。再者,在福岛核灾后,分析美国每座核电厂,发现它们实际所面临的洪灾风险,远比最初取得兴建执照时的风险要高。不过核管会却未要求核电厂就此升级防洪措施。为维护核安,在考量是否延役核电厂时,必须审慎评估这类机组,是否仍然位于最初合适兴建的地点。

● 本文获绿色公民行动联盟授权。以上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本网保有文字删修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