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光同程获多家机构投资 宜宾重金再“加码”通威股份前董事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

成立仅一年的光伏电池黑马企业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和光同程”)于近日再获资本投资。

据企查查平台发布的信息,今年4月底,和光同程发生注册资本和投资人(股权)变更。这其中,该公司注册资本由16666.67万元增至23668.9863万元。

新增注册资本由中金(宜宾)生态文明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扬州天睿和光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南京经纬创叁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常州聚科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宜宾绿色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青岛高信宏芯产投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红杉凯恒(厦门)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南京经纬创壹号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共同出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本轮融资中,本地国资宜宾绿色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获得最大份额,持股比例为9.9022%,而经纬、红杉系旗下资本分别获得8.5574%、4.89%股份。

经过此轮融资后,和光同程股东数量达到15位,形成以宜宾本地国资(宜宾市高新投资、宜宾绿色能源产业投资、四川五粮液新能源投资)以及外部顶级投资机构共同组成的股东阵容。

事实上,和光同程自成立之初起之所以备受外界关注,与其创始人之一谢毅相关。

作为国内光伏行业的老兵,谢毅在通威股份成名,先后历任通威太阳能(合肥)有限公司董事长、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董事长、通威股份董事长等职务。

在通威的职业生涯期间,由谢毅操盘的经典案例便是于2013年主导了通威股份对赛维合肥工厂的收购。

经过此次并购,通威股份电池业务迅速跻身全球光伏电池头部之列,奠定了其“硅料+电池”的双龙头地位。

去年3月,谢毅从通威股份辞职,创办和光同程。值得一提的是,和光同程创立之时,正值国内光伏电池经历N/P型转换,TOPCon、HJT等N型电池技术加快替代PERC产能。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和光同程去年宣布在四川宜宾投建年产32GW光伏电池基地,总投资约150亿元。该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投建16GW,于去年宣布投产。彼时,和光同程曾宣布,两期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近300亿元,解决就业5000人以上。

然而,自去年四季度以来,国内光伏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不少跨界光伏企业或新进企业遭遇压力。在此背景下,宜宾仍然选择继续重金“加码”和光同程。

目前,光伏已经成为宜宾推动本地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动力。

根据宜宾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日前向媒体披露,宜宾累计签约落地光伏项目36个、总投资1325亿元;现已投产项目16个,建成拉棒产能58GW、切片产能50GW、电池片产能53GW(全部为N型电池)、组件产能0.5GW。而今年1至4月,宜宾晶硅光伏产业实现产值109.85亿元,同比增长49.1%。

不过,在当前光伏产业进入深度调整阶段,如何与在当地投资的光伏企业共同穿越周期,已经成为政企双方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