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黄山遗址 5千年前Boss现身
大王墓出土大量玉、石器制品。(取自新华网)
黄山遗址发掘区全景。 (新华社资料照片)
河南南阳发现5000年前玉石器制作中心聚落和疑似氏族首领墓葬。(新华社资料照片)
考古工作人员正在屈家岭遗址保护区发掘现场。(中新社资料照片)
大陆河南省南阳市独山东北约3公里的黄山遗址中,发现仰韶文化时期玉石器制作中心聚落,同时挖掘出疑似屈家岭文化氏族首领的高级墓葬。考古队领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马俊才4月29日指出,大墓出土玉钺、玉器以及大量猪下颌骨,显示墓主生前拥有权力、财富以及武力。
历经近9个月的发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发掘出2处仰韶文化晚期大型工坊,及大量玉、石器制品和加工工具;并清理出包含「大王墓」在内的24座新石器时期墓葬、46座瓮棺葬(以瓮为棺的墓葬形式)、数处房屋遗址以及14个文化灰坑(古代废弃物的堆积坑)。
大王墓被命名为「18号大墓」,距今约5000多年。墓主左手执弓、右手持象征权力的玉钺,手边堆放着骨质箭镞,脚下铺有18块猪下颌骨。马俊才指出,此墓是目前在河南西南至汉水中游一带中,所发现最高等级的屈家岭文化氏族墓葬。
新石器时代玉石器工艺
此墓前后还发现2处房址,面积均在120平方公尺以上,年代皆为仰韶文化晚期,出土丰富的玉石器、陶器、骨器等文物,被专家认为是玉石器加工工作坊和生活遗迹。
这2处遗址保存良好,结构复杂且庞大,除了出土玉料、坯料、半成品和成品玉器之外,还发掘出大小不一的石钻、石锉、砺石等制玉工具,真实还原5000多年前的玉石器工艺,将为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玉器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北京大学教授赵辉指出,黄山遗址相当特殊,此处是一个专业的玉石器制作工坊,有助于研究当时的社会结构与经济活动。
史前南北文化交流
2号房址保存状况良好,残存墙体高达78公分。山东大学教授栾丰实指出,这次发掘出较完整且大量房屋遗址,对研究仰韶时期聚落房屋结构、建筑技术等具重大意义。
马俊才认为,此处5000年前是仰韶文化与屈家岭文化南北两大文化交会处,同时拥有珍贵的玉资源,可能受到南北两大氏族集团反复争夺,而留下丰富文化遗迹。
黄山新石器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1956年被挖掘出石斧、陶器等遗文物,被确定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59年经考古发掘,整体面积达1600平方公尺,但当时仅为保护文化遗址,并未进行彻底清理,不过仍发现3处房基遗址、多处不同时代的房屋遗址以及数十座墓葬。
黄山遗址1959年曾出土5件独山玉制品,包含号称「中华第一铲」的文物,将独山玉开采史提前500年历史。此地之后出土大量玉制品、石制器及半成品,2013年大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年8月开始新一轮考古挖掘。
专家认为,黄山遗址有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内涵,又有江汉流域的屈家岭文化元素,对研究新石器时代南北文化交流具重大意义。
小灵通 屈家岭文化
分布于大陆长江中游地区江汉平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最早在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发掘而得名。该文化影响范围较广,东到湖北东部的黄冈、鄂城,西至三峡地区,北到河南南阳,南至洞庭湖滨,西北延伸至陕西南部的丹江流域。屈家岭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2500至约2200年前,最早在1955至1957年被发掘。从遗址中可发现稻作痕迹,家畜有鸡、羊、狗、猪等,此外纺织业也相当发达。(赖志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