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淅川:高质量高水平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2020年以来,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的河南省淅川县,以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为抓手,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县级强、乡级活、村级稳、上下联、信息通”为目标,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效提升了县域医疗健康服务能力,构建起了优质高效、上下贯通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看病就医体验、满意度和获得感显著提升。2021年被授予“河南省医改工作先进单位”。

创新管理模式,做到“四个到位”。高位推进,领导重视到位。县委、县政府坚持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摆在全县战略高度来抓,成立了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形成县委书记、县政府县长双主任挂帅,县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抓,专班整体推进。研究制定《关于高质量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医共体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具体要求,形成县卫健委牵头、部门联合、县乡医疗机构具体实施的工作模式。党建引领,凝聚力量到位。成立医共体党委,将原隶属各乡镇(街道)党(工)委管理的17家医共体成员单位的党建工作管理主体和304名党员,全部划转纳入所属医共体总医院党委管理,实现党的组织关系与行政隶属关系统一协调。职责明确,部门协同到位。制定医共体建设权责清单,明确医管委、成员单位、医共体的职能职责,达到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充分发挥整体效能,保障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深度融合,三级联动到位。成立由县人民医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为牵头总医院的三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现县乡村医疗机构全覆盖。总医院设立理事会,制定章程,由医共体总医院院长担任医共体成员单位唯一法定代表人,充分赋予总医院人、财、物、事管理权限,内设“一办六部”,明确职责制度,实施扁平化、同质化管理,确保规范化运行,形成县乡村“紧密型”医疗卫生健康服务新体系。

创新运行管理,深化“四项机制”。深化信息共享机制。整合县域医疗资源,打破各单位之间信息壁垒,县财政投入近4000万元,建设集医疗服务、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于一体的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建成心电、影像、会诊、病理、检验、消毒六大远程共享中心。在医共体内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减少了患者在不同医院做同样检查的医疗费用支出,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深化需求对接机制。总医院采取共性指导和个性需求相结合的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育计划和帮扶措施,为成员单位“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培养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助力基层补短板、强弱项。深化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机制。充分利用总医院专家资源,建立健全以县带乡、以院带院、以科带院、以人带人工作机制,全面开展“三个一”工程,总医院每年向每个成员单位选派1名管理人员担任业务院长、1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人员长期驻点服务、帮助成员单位完成1项服务能力建设。通过人员、技术、服务、管理“四个下沉”,带动乡镇卫生院业务融合发展和县乡同质化管理。深化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县域医共体建设成效评估办法,把医疗质量安全、医保资金使用、资源下沉、巡诊派驻、群众健康改善和满意度等作为核心指标,定期进行严格考核,考核结果与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医保基金支付、干部提拔使用等挂钩,激发医共体总医院加强内部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创新服务模式,推动“三大融合”。县乡融合,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医共体总医院制定“一对一”的培育创建方案,立足各乡镇卫生院医疗特色,有针对性地派出医疗技术团队下沉基层,开展科室共建、专家门诊、业务查房、手术治疗、临床教学、处方点评等技术传帮带,着力推进基层专科建设差异化发展,深度参与分院管理与专科建设,指导乡镇卫生院“一院一品”特色专科的差异化发展,确保“乡乡有专科、院院有特色”,有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目前,以厚坡镇卫生院的牙科、马蹬镇卫生院的呼吸科、香花镇卫生院的医养结合科、荆紫关镇卫生院的中医康复科等一批有明显区域特色的专科群已经形成。中西融合,健全中医药服务网络。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示范县为契机,强化中医药发展,提升服务群众能力。依托县中医院、县卫校,开展“西学中”知识技能培训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通过集中培训、网上授课方式,乡村医务人员全部轮训一次。县级“仲景苑”和乡镇“中医馆”全覆盖,村级“中医阁”达到20%以上,中医药诊疗率达35%以上。县中医院建成全市首家“经方云”中医药智慧云平台,实现了远程中医医疗会诊和医学教学。医防融合,强化公共卫生服务。充分发挥总医院人才技术优势,牵头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近300支,为辖区居民提供健康体检、中医药适宜技术、用药指导、就诊绿色通道等服务。同时以健康体检为突破口,总医院专家参与健康体检,通过健康体检,积极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将医疗服务融入公共卫生服务,让群众不生病、晚生病、少生病。

创新保障机制,建立“三大支撑”。强化财政投入支撑。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突出政府办医的主体责任,不断加大卫生健康基础设施建设。县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县二院改扩建、县中医院门诊病房综合楼、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综合楼建设、县妇幼保健院改扩建、县疾控中心检验楼建设相继完成并投入使用,群众就医环境极大改善。根据每床3000元的标准,我们每年将投入528万元,用于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新购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高场磁共振、GE64排128层自由心螺旋CT等先进诊疗设备100多台套。这些都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和实现分级诊疗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强化医保资金支撑。稳步推进医保基金总额预付和按病种分值(DIP)付费,将医保基金打包交由医共体统筹管理和使用。创新医保监管机制,实施医保督查专员制度,加大对医疗机构诊疗监督检查,查处违规行为,加强基金管理,确保基金安全。落实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使用内部监督管理责任,加强医疗费用增长率、医保报销比例、基层就诊率、县域内基金支出比例、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保基金占比等方面的考核,完善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机制。人才队伍支撑。根据医共体人才需求,采取定向培养、特岗培训、转岗轮训、特岗招聘等方式,由医管办统一招聘医学专业人才147名,对紧缺高端卫生人才,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人员管理、招聘、调配、培训“四统一”,确保医共体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

近年来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践,淅川县的医改工作初现成效。该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成功创建为三级医院,县二院也顺利通过了二甲复审。高质量建成胸痛、卒中、创伤救治、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和儿童救治等五大诊疗中心和肿瘤防治、麻醉疼痛诊疗、微创介入等临床服务中心。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让居民在县域内就能够得到较好的医疗卫生服务。17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其中三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国家推荐标准,乡镇卫生院中医馆全覆盖,全县100%的乡镇卫生院和95%的村卫生室都能运用中医适宜技术,提供中医药服务,中医药诊疗率达35%以上。通过上下联动、一体化管理,县域就诊率从2019年的86.3%提升到2023年的91.6%,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从2019年的38.6%提升到2023年的44.1%,基本形成了分级诊疗、合理诊疗、有序就医新秩序。(南阳淅川县委宣传部供稿 作者李雪山 孙高峰 吴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