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事业单位 “精兵简政”要击中“民生痛点”|我有一评
来源:封面新闻
刘秋凤
“河南省原则上不再保留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单位”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近日,2023年度河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十大案例公布。在“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方面,一系列的数据吸引眼球。事业单位精简60.7%,事业编制精简46.9%,厅级领导职数精简9.3%、处级领导职数精简25.5%……
河南如此大幅精减事业编制,用“重塑性”来形容改革并不为过。
为什么要改?老百姓对政府机构冗余,办事效率低下诟病久已。政府部门自身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河南省委编办一针见血指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有些机构存在职能弱化、业务萎缩,主责主业偏离了公益属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等问题;有些机构存在职能交叉、分散重复设置、“小散弱”比例高等问题。
这次,河南出了重拳,期望让政府机构真正做到“降本增效”。除了备受关注的“砍掉”了科级和事业编制16名以下的事业单位。还有一些单位也将退出历史舞台,包括“空壳单位”、“僵尸单位”以及特定历史任务已经完成的事业单位一律撤销。撤销的编制去哪?将精简收回的机构编制资源向高质量发展、重点民生领域和基层一线倾斜。
倾斜的方向,精准击中了老百姓的需求点。有专家建议,精简出的编制应向社区、街道和居委会下沉,提高城市基层工作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让老百姓从改革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和便利。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老百姓对于政府的要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机构改革不仅要“瘦身”和“健身”有机结合,以结构优化创造更大价值,更要回应群众关切,满足老百姓对多元化生活、高质量生活的需求。
实际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过九次机构改革。大体延续了每五年进行一次机构改革的惯例。每一次改革都顺应当时的需要,解决了一些突出问题。本轮机构改革源于中共中央、国务院2023年3月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精兵简政” 信号很快从中央传导到地方。据不完全统计,已有江西、北京、重庆、等10余个省份相继召开会议,部署、动员机构改革工作。
机构改革从顶层开始设计,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普通老百姓最关注的是,在改革之后,去政府办事能否不再踏破门槛,变得更加便利,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会不会得到提升。
发展无止境,改革亦无止境。政府治理不仅要符合当下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也要对照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我们希望,政府机构改革不是形式上的改个牌子,合并或撤掉掉冗杂部门,而是让能者敢上,让创新者敢闯,让有真心有实力为老百姓服务的人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