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熊Umas活动力强 空中筑巢交朋友

在台东海端乡崁顶村落入套索且身中3枪的台湾黑熊Umas,野放9个月健康平安,人员感到相当欣慰。(林务局台东林管处提供/蔡旻妤台东传真)

2020年底在台东海端乡崁顶村落入套索且身中3枪的台湾黑熊Umas,野放逾9个月健康平安,利用血藤在空中筑巢于夜间休息,台东林管处派员实地调查,发现牠栖息的森林中有其他黑熊留下的痕迹,研判牠可能结交了新朋友。

年轻小公熊Umas前年被崁顶村民发现受困于套索且身中3枪,经救伤团队紧急抢救后送屏科大手术及照养,身上虽留下部分残缺,但整体康复情况达野放标准,去年8月间野放。

台东林管处昨表示,Umas大多在白天活动,年初气温较低,活动频率随之降低,许多时间待在溪沟环境,虽然少了部分右前肢,但从野放后9个月内的轨迹分析,不难看出牠行动颇为矫健、翻山越岭不断探索适合的栖地。

Umas移动过程中最陡峭的地形坡度估算达70度,活动范围介于500到2300公尺海拔间,范围约48平方公里,因活动范围大,推测健康情形良好,目前栖息在1处无人烟的原始林内。

台东林管处说,Umas颈圈回传定位成功率为88.3%,借由颈圈回传的点位,派员进入森林踏寻牠走过的路径,在牠白天活动密集区、夜间过夜区和非活动的地区做系统性的植群调查。

林管处人员除确认牠有习惯运用熟悉的环境活动及栖息外,也发现牠在1棵有血藤攀附的山黄麻连续数日过夜休憩,树上有可能是牠夜间休息做的巢窝,树干也明显可见新旧不一的黑熊爪痕,且爪痕有大有小,判断除了Umas外,可能还有其他黑熊在此区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Umas当年经由崁顶部落热心周姓族人通报救伤而枪下逃生,野放后曾回到部落周边山区,但并未接近,人熊相安无事成为邻居,也让研究人员松一口气。

林管处指出,Umas脖子上系戴与广原小熊Mulas同款式的卫星发报颈圈,颈圈可弹性延展、可定时传送定位资讯,也可依指令自动解除颈圈;可供野放监控团队透过回传的定位资讯掌握行踪,并适时与外界分享、说明。

此外,近年台东发现台湾黑熊踪迹的通报案件增加,林管处与海端乡公所合作建立通报平台机制,拟定台湾黑熊救援的标准作业程序。在黑熊出没热点邻近的部落或社区,加强办理人熊遭遇宣导及通报课程;并积极于热点部落推广精准式猎具,降低非目标物种的受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