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帝国才崩坏 又来限电令 专家警告北京当局困境

恒大地产是2020年全中国排名最大的地产集团。(图/路透社)

短短半个月内,中国境内发生两件大事,任何一件都足以撼动中国、甚至全球经济,更遑论同时发生。

一是中国对地产业的监管制度强硬执行,压垮最大地产公司──恒大集团不支倒地;另一是突如其来的限电令,当江苏、昆山一带工业区瞬间「被停产」。这两个问题有如深水炸弹,当两个炸弹同时拉开引信,中国经济,将何去何从?

9月14日堪称中国房市最黑暗的一天!这一天,中国最大地产集团、在港股挂牌的中国恒大集团正式公告:「本集团两家子公司未能按期履行第三方发行理财产品提供的担保义务,相关金额约为9.34亿人民币。公司正积极与发行人、投资人进行协商,以期达成一致同意的还款安排。」

有如青天霹雳,这几年在市场上几度传出财务危机的恒大集团,终于还是撑不住了!

恒大地产是2020年全中国排名最大的地产集团,恒大究竟有多大?根据恒大年报公告,它在中国234座城市里,共有798个建案正在进行中,手上拥有2.31亿平方公尺的土地,差不多跟扣掉北投区之后的台北市面积相当,大约是台北市总面积的85%。

台湾人恐怕很难想像,一个地产集团可以大到手握如此庞大的土地资产,如果恒大真的就此倒地不起,全中国将近800个正在进行中的建案,何去何从?

帝国崩坏的导火线

三道红线全踩是近因 资不抵债是主因

中国市场人士表示,导致恒大迅速崩坏的短期因素,与中国房地产政策有绝对关系,最关键的「三道红线」,恒大此前踩好踩满,按照规定因此「有息负债不得增加」;所谓有息负债,通常指金融机构的贷款,换句话说,就是宣告:银行不准再借钱给恒大!

所谓「三道红线」,是去年八月中国住建部与人民银行共同提出对中国地产业者的3个监管要求,包括「剔除预收款的负债率不得大于70%」、「净负债率不得大于100%」、「现金短债比不得小于1倍」。一旦违反,三道红线全踩者不得增加有息贷款,每减除一道红线,有息贷款可以增加5%;因此,就算是全面符合的业者,有息贷款的增加率也只能15%。这个重要政策,等同是中国政府宣示对地产业全面性的紧缩监管。

中国政府明确表态,这个紧箍咒让所有中国地产业现形,恒大地产无以求援,最终资金链断。恒大集团创办人兼董事长许家印直到去年中,还是中国排名第一的首富人生,也终结于此。

一套资金无限扩张

中国地产法令不全 高利吸金财务危机甚嚣尘上

中国恒大集团的前身成立于1996年,短短2多年间,等于用10倍、百倍的惊人复制速度,在全中国一线、二线甚至三线城市买地、预售、盖楼与交屋,为什么它可以成长如此快速?

一位熟悉中国地产运作的人士点出其中关键,因为中国对地产业的资金运用,在很多省分都还没有「专款专用」的法令规范,「建商收了A建案预售屋的预收款,不用强制存在专属的A信托帐户,很多建商就把A预收款挪去买下一块B土地,等于用负债滚负债,买来的土地又能卖预售屋,表面上建案很多,实际上是用负债滚出来的雪球,不断杠杆扩张。」

从表面上看,恒大拥有近800个建案,但其实话只说了一半,因为资产负债表的另一半边,负债更是吓人。截至去年底止,恒大的帐上负债是1.95兆人民币,相当于台币8.4兆元,这数字大约是台湾一年政府总预算的四倍。

过度的扩张,只要经济成长一停滞,买盘一缩手,满手的房屋卖不掉,惊人的负债雪球就会瞬间反噬,成为甩不掉的烫手山芋。

目前传出的讯息是,在9月22日,恒大召开的「复工复产保交楼」专题会上,许家印亲自出席,这也是许家印最近一次出席公开场合,至少证明他没有「被消失」,也算是恒大出事以来的一个正面讯息。

恒大一课,除了企业过度扩张的败坏,还隐含中国市场的险峻、倏忽难测,平静水面的大浪汹涌,距离公司治理的国际标准之路,何其漫长⋯⋯。

更多内容,请参阅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293期)

《今周刊》(第129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