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植林方法学审查中 专家吁暂缓:恐破坏生态
由专家、环境品质文教基金会组成气候与自然碳汇倡议团队今天举办记者会, 呼吁环境部暂缓「红树林植林」方法学审查。(蔡佩珈摄)
农业部建立自然碳汇与生物多样性媒合平台,鼓励企业参与自然碳汇专案,环境部近期则审查「红树林植林」方法学。气候与自然碳汇倡议团队强调,台湾红树林多数外来种,其扩张能力之高,已使物种多样性下降,亦影响当地防洪,多个地方政府早已展开数年移除工作,现在不该为了增汇,再种回红树林。
由专家、环境品质文教基金会组成气候与自然碳汇倡议团队今天举办记者会, 呼吁环境部暂缓「红树林植林」方法学审查;启动修法《气候变迁因应法》,将温室气体排放量与碳汇量目标分开;今年底公布的「第3期温室气体管制目标」,不该强行设定自然碳汇量的增汇目标;湿地的自然碳汇政策应实施在人为湿地,例如废弃盐田、鱼塭等,尊重既有农渔业并积极改善水资源及生物多样性。
东海大学生命科学系终身特聘教授兼研发长林惠真分析,种植红树林有如种槟榔,有其经济效益,却破坏生态,根据东海大学与彰化师范大学在彰化芳苑调查,当地海空步道周边红树林区因为空间狭小及日照少,其螃蟹及种类数都比泥滩地少,尤其红树林密集区仅2种、35只螃蟹,显见红树林会使当地生态多样性下降。
她强调,各地方政府、水利署及民间团体,因发现红树林对当地生态负面影响及防洪问题,过去数年在新竹香山、彰化芳苑、台北关渡及云林麦寮展开移除红树林行动,政府不该为了要增加碳汇,再种回红树林,工厂、企业则应想办法减少自身排碳,而不是一边种树,一边排碳。
中兴大学生命科学系特聘教授施习德则根据多项国内外文献、研究指出,台湾目前红树林多为人为栽植及扩张,并不是原生种,尤其红树林土壤及树干排放温室气体会抵销其固碳功能,而红树林扩张能力之强,也会威胁特有种「台湾旱招潮」的生存、导致小黑蚊孳生,呼吁政府综合生态学者、水利单位及农业部门意见,致力保护和恢复原生盐沼跟泥滩地,不要只追求短期效益,避免成为危害生态环境的帮凶。
彰化县环境保护联盟总干事施月英也观察,彰化大城乡及芳苑乡属于严重地层下陷管制区、极易淹水区,因紧邻浊水溪,当地富有肥沃的有机质,使得红树林海茄苳密密麻麻,不只生物大幅减少,河道也缩减影响排洪,政府每年都花大笔经费清除,难以管控、不当种植的红树林毁生态,不该重蹈覆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