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好脱贫攻坚同心圆:贵阳在全省脱贫攻坚战中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_手机网易网
(原标题:画好脱贫攻坚同心圆:贵阳在全省脱贫攻坚战中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_手机本站网)
鸟瞰开阳县蒋家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资料图片)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历经8年,我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
在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这项伟业中,曾经全国贫困人口最多,如今全国脱贫人数最多的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书写了中国减贫奇迹的贵州篇章。
贵阳市作为贵州省会,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强化省会担当、发挥省会优势,坚持一切工作向脱贫攻坚发力,一切工作与脱贫攻坚融合,一切工作为脱贫攻坚服务,守初心担使命、强攻坚打硬仗,以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助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统筹“内”“外”两个战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在全省率先实现贫困人口“清零”;坚决打赢省内结对帮扶协作战,助推全省1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带动51万贫困人口达到脱贫标准,书写了贵州减贫奇迹的贵阳篇章。
不辱时代使命 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确保到二○二○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这体现了我们党在新时代的担当。
贵阳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采取一系列“加强版”“创新版”举措,举全市之力向绝对贫困发起进攻,打响攻坚战、歼灭战、收官战。
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贵阳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落实“六个精准”,啃下一块块硬骨头。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贵阳以“六个坚持”和“五个体系”建设为根本遵循,建成9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3009户12090人搬出大山,在城镇安下新家。
搬迁只是走出大山的第一步。为做好后续扶持让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贵阳创新实施“共筑行动”,建立“市领导包县、县领导包安置点、科级领导包楼栋单元、结对党员包户”工作机制,实现“五通三化”,完善“八个一”配套,大力实施就业扶贫等四大工程,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是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聚焦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3+1”保障突出问题,贵阳全力画好精准脱贫的“工笔画”。
新改扩建、维修改造学校593所,累计发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22.94亿元,建档立卡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动态清零;912个行政村卫生室和村医配备全部到位,基本医疗实现应保尽保、应资尽资,三重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777户,住房安全隐患保持动态清零;已建农村供水工程3193处,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9.03%,181.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全部得到保障。
时间刻下节节胜利的丰碑,贵阳把脱贫攻坚成果写在山乡的巨变里、群众的心坎上、百姓的笑容里。
2015年,贵阳在全省率先实现整市脱贫。
2016年,贵阳64个贫困村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标注出列。
2018年,贵阳累计脱贫8969户29520人。
2019年,贵阳提前完成“十三五”期间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市剩余6119户1356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率先在全省实现贫困人口“清零”。2020年,“两不愁三保障”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进一步提升,开阳县代表贵州省非贫困县高质量通过国家普查验收。
战胜重重困难 做好“必答题”和“加试题”
时间的指针指向2020年,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打破既定节奏,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不确定性陡然增加。疫情未息,60年不遇的严重洪涝灾害又不期而至,带来重重困难,矛盾更加复杂。
如何做好脱贫攻坚这道“必答题”和新增添的几道“加试题”?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掌舵领航下,贵阳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短短数日完成全面设防,全市疫情防控工作科学、精准、有序、高效进行。
在这场决不能输的战争中,贵阳拿出硬核作风,实施超常举措,谋划创新战法,开启“两线”作战,与时间赛跑、与问题较量。
——成立13个农技服务工作组,做好“两杂”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农具储备工作,完成了春耕生产。
——成立农业经营主体复工复产工作调度办公室,帮助农业企业协调解决问题,落实3400万元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资金,帮助企业复工复产。
——增播2万亩速生叶菜,成立农产品调度办公室,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协调解决“菜篮子”保供等问题。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虽然贵阳贫困人口已在2019年实现“清零”,但脱贫攻坚工作还没有结束,特别是疫情和汛情带来了很多新的困难和考验,一些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一些边缘人口存在致贫风险。
贵阳把防止返贫致贫、巩固脱贫成果放在重要位置,聚焦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两类人员”,打造“大数据+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救助+防贫保”组合防贫模式,构建“近贫临贫预警、致贫返贫即扶、脱贫持续巩固”帮扶机制,多管齐下筑牢多道“防贫堤坝”,坚决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巩固战。
强化省会担当 助力贵州撕掉绝对贫困标签
罗甸县逢亭镇纳上村曾经是个封闭落后的小山村,如今因为贵阳市农投集团2019年在这里投资8000万元建设了生猪保供基地而变成了“明星村”;望谟县乐旺镇生态渔业养殖基地,40多万尾鲟鱼、江团、鲈鱼、黄辣丁等附加值高的鱼儿已陆续上市……
这些基地,是贵阳帮扶兄弟市州建设起来的蔬菜、食用菌、生猪、奶牛、生态渔业等200多个扶贫产业基地的代表。
贵阳在做好自身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深入全省脱贫攻坚任务最艰巨的地方,主动开展省内结对帮扶工作,为贵州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作出省会贡献。
——当好“协同军”。由贵阳市级统筹帮扶长顺、望谟、罗甸3个贫困县,贵阳市6个区和3个开发区分别结对帮扶习水、印江、镇宁、麻江、普安、水城、剑河、天柱、纳雍、紫云10个贫困县,逐步建立市级统筹、部门配合、区级包片、企业实施、社会力量参与的“3+10”省内结对帮扶格局。
——立足“长效帮”。累计为帮扶县提供就业岗位64万余个,贵阳市43所学校结对帮扶贫困县41所学校打造教育共享课堂,22所医院结对帮扶贫困县31所医院开展“组团式”进修学习。
——凝聚“大合力”。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8.33亿元,实施大产业带动、大市场带动、大就业带动、就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和干部互派“六大帮扶工程”,实施各类帮扶项目458个。
——拓展“两市场”。发挥贵阳大市场带动大扶贫的作用,积极开展消费扶贫,累计采购和销售本省农产品517.1万吨、505.6亿元,全市18家医疗机构、市区两级国有企业、中小学及市管高校采购本省农产品比例分别达100%、94.9%、94.7%。
2020年11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省政府同意紫云自治县、纳雍县、威宁自治县、赫章县、沿河自治县、榕江县、从江县、晴隆县、望谟县等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至此,贵州省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终于一点一点地拼出了“圆”,这个“圆”里,有贵阳的担当、有贵阳的作为、有贵阳的奉献。
奋进新的征程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产业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之策,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长远之计。
贵阳牢牢牵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加快145个坝区建设,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菜篮子、果盘子、茶园子、药坝子、奶瓶子“五子登科”主导产业。
在息烽县石硐镇大洪村,中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发展猕猴桃产业,为当地量身定制“六权共享”利益链接机制,实现了村集体、村民、企业三方共赢。
花溪区久安乡通过“公司+基地+集体+农户”模式,建成高标准生态茶园2.2万亩,用久安茶叶加工的“红宝石”“久安千年红”等贵州省知名品牌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开阳县楠木渡镇依托种植历史、交通区位、土壤富硒等诸多优势建设高标准蔬菜保供基地。自项目启动建设以来,仅务工一项就为该镇群众增加了约560万元的收入。
在贵阳广袤的农村大地,各个乡村都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围绕“五子登科”主导产业,探索创新,将农村产业革命推向深入,走出一条条各具特色的产业兴旺之路,在黔中大地奏响了一曲曲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交响乐。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贵阳累计调减低效作物93.61万亩,调增果药茶等高效经济作物78.87万亩,经济作物占比达80%以上。
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历史使命。
跨越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时间节点,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
贵阳市贵安新区将以“强省会”五年行动为契机,牢固树立市场化理念,加大农业对外开放,围绕“一二三四五六”总体思路,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立足贵阳贵安和省外长三角、珠三角及“一带一路”沿线节点两个大市场,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寨环境整治、农村产业革命“三大任务”,聚焦省会保供、农业科技、生态环境、农村改革“四个重点”,进一步优化提升菜篮子、果盘子、药坝子、茶园子、奶瓶子“五子登科”主导产业,实施农村党建、农田整治、山地农机、基础设施、人才振兴、乡村治理“六大工程”,以省会担当推进贵阳农业与全省农业互补、协作发展,实现农业与二产、三产全面融合,当好全省乡村建设的示范者、领头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