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部长 彭启明:净零政策 台湾需要好萝卜
新任环境部长彭启明接受专访,畅谈各项规画。图/颜谦隆
各国碳制度
环境部长彭启明520正式就职,第一个面临的就是碳费征收的挑战。他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台湾推动减碳是用碳费当棍子,但没有红萝卜,碳费这根棍子打了也还不痛,因此落实目标要另外找新的方法,他观察国际上的措施,以美国的租税抵减、日本发行气候债券是两个值得参考的例子,将指派环境部官员赴日本等地考察、吸取经验,来找出并推动适用于台湾的萝卜政策。
弯道超车 从新途径中找新路
彭启明强调,排碳有价时代真的来临了,他从民间来,接触过很多的企业,了解到不少企业内部碳定价都比政府征收的碳费高。目前的问题究竟是碳费的征收不够?还是诱因不强?所以他进入体制内,要想出办法让棍子、萝卜一起发挥效用。
彭启明盘点过国际上的减碳工具,主张必须取经美国与日本的做法。美国去年通过降低通膨法案(IRA),透过租税减免、政府公共建设投资,让企业有较强的减碳诱因,并善用财税工具将碳有价化,目前这项法案,已让美国的绿能产业吸引约3,900亿美元的投资;日本则是发行气候债券,2月发行至今规模就多达8,000多亿日圆,预计要发20兆日圆,把未来碳价格的价值,先拿出来投资在企业减碳上,这样的绿色转型,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逻辑。
彭启明进一步说,这两种方法截然不同,必须要长期观察,并研议哪一种适合在台湾推动,若台湾要弯道超车,就必须从这些创新工具中,找到新的道路。但他也强调,现阶段台湾已推出独步全球的碳费制度,这应该是台湾比较习惯的逻辑与做法,既然如此,就应该尽快上路。
健康碳产业 有感诱因胜无感惩戒
美、日的做法在彭启明眼中,比较偏向「萝卜」性质,而台湾的碳费则像根棍子,「我常常形容,这棍子还只是免洗筷」,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提供企业萝卜比棍子好,总量管制的碳交易,才能让市场孕育出健康的碳产业。
产业界忧心台湾独步全球实施的碳费制,能否与国际接轨,彭启明坦言,「碳费的确是满特殊的手段」,但其实每个国家都可以设计自己的制度,只是在国际上沟通、协商时,「需要有一点解释的能力」,他对此并不担心,相信一定可以做到跟国际接轨、也一定可以在欧盟CBAM获得抵减。
至于环团对于高碳泄漏的企业还可享有2折优惠的批评,彭启明说,这个系数是参考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订定,以及新加坡、日本、韩国等类似的系数,但社会大众不了解,台湾过去也没有经验。所以他上任后,将请环境部次长施文真6月率团赴新加坡、日本考察,把这些计算方式先搞清楚再说。
外界也关注碳费是否能与台版CBAM一起上路?彭启明说,现阶段全世界只有欧盟与英国在推动CBAM,而台版CBAM已由环境部气候署研议可行性,这不是马上要动工的事,可以先研议、考察其他国家的推动现况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