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首度快篩汙染程度 灌溉河雲林北港溪「超髒」成垃圾熱點
台中乌日区大量垃圾恶意倾倒。图/荒野保护协会提供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画署(UNEP)估计,每年有超过千万公吨的塑胶垃圾流入大海。富邦人寿与荒野保护协会进行「河川废弃物快筛调查」计划,今年首度调查云林北港溪,发现这条孕育云嘉平原农业发展的重要灌溉河川垃圾污染程度竟达到D级(脏乱),海岸段污染程度更达E级 (超脏 )。
荒野保护协会指出,今年云林北港溪川废调查包括北港溪、虎尾溪、云林溪、梅林溪、林仔头溪等河岸段及出海口共226.5公里,总计发现92万2,082公升垃圾,以每袋14公升垃圾换算,河岸段平均每公里有313袋垃圾,垃圾污染程度为D级(脏乱),海岸段平均每公里有643袋垃圾,污染程度E级 (超脏)。
且因红树林植被及涨退潮影响淤堵大量废弃物,致使「北港溪出海口及近海口段」成为全流域最首要的垃圾集中热点,而农田围绕且人迹稀少的「虎尾溪与云林溪交界」,亦发现有较多的成袋垃圾、大型建筑废弃物弃置以及就地焚毁垃圾痕迹。
另统计分析废弃物类型前三名为塑胶瓶罐容器占23.1%、塑胶袋占20.4%、成袋垃圾占14.1%,显示塑胶污染问题依然最为严峻。
荒野保护协会海洋海洋专员徐筱珺表示,这次也发现,北港溪海岸段因养殖产业盛行,与渔业相关废弃物类型占比高达50%,废弃塑胶瓶罐容器亦广泛可见,徐筱珺表示,调查也发现有长达一、两公里的海岸线都是宝特瓶的状况。
本次也同时公布时隔三年复查台中乌溪,以及连年追踪大台北淡水河变化的结果。乌溪河岸段包含:乌溪、筏子溪、大里溪、旱溪、头汴坑、草湖溪及出海口全长214公里的流域范围,总计发现63万5,845公升垃圾,整体垃圾污染等级仍为D级(稍脏),但垃圾总量明显较上次调查减少四成,乌溪右岸河岸垃圾密度从三年前平均每公里1670.2袋降至67.4袋,减幅超过90%,可看出公部门导入重点清运及加强管制推动成效。
至于乌溪垃圾类型,与民众生活较近的河岸段,前三名仍为塑胶袋占25.8%、塑胶瓶罐容器占25.7%、饮料杯/吸管/免洗餐具占21.8%,均属一次性饮食塑胶废弃物共占73.3%,随意弃置的家庭成袋垃圾则占11.5%位居第四。荒野保护协会指出,这凸显经历新冠疫情冲击后,民众需重新养成源头减塑、环保生活需要更多努力。
另解析垃圾热点则向中上游移动,「大坑」及「草湖」因民众不良习惯,防波堤下、隐密草丛、桥下等人烟稀少的河道边,藏有大量成袋垃圾、大型家具、建筑废弃物等,造成八成垃圾集中17%的河段,集中度相较三年前更高,导入重点清运资源将加快河川清洁度复原。
去年淡水河复查发现疫后生活使河岸垃圾倍增,荒野保护协会表示,经公部门清运行动后,今年流域内垃圾总量减少8万4,000公升,减幅较去年减少超过50%,其中又以淡水河主干整治成效最为显著,显示洁流目标透过公私协力有效推进。
今年调查深入更多支流,新增发现新店溪左岸,近永福桥与福和桥与大窠溪亦为民众弃置垃圾热点,主要类型仍为一次性饮食塑胶垃圾占六成,需要政策配套改善川废污染。
台中大坑附近废弃物遭弃置于隐密处。图/荒野保护协会提供
富邦人寿与荒野保护协会进行「河川废弃物快筛调查」计划,今年首度调查云林北港溪,并复查台中乌溪,以及持续追踪大台北淡水河变化的结果。记者余承翰/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