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歲月】徐夢陽/我的K歌青春
我的K歌青春。图/蔡侑玲
若有人问我,最接近青春的场所是哪里?我的答案会是KTV。七年级生的成长期正好是KTV迈向巅峰的时代,我的家乡嘉义也不意外,从私人店家如「歌神」、「夺标」,到连锁的好乐迪和钱柜,都有我与高中时代朋友的足迹。
刚开始,唱歌很便宜,有学生证就能买一送一,或用十二个小时一千多元包下整个包厢。穷学生也不太重视服务,不在意有无冷热食吃到饱或比较设备的好坏新旧,能唱歌就好。KTV与撞球场一样属灰色地带,形形色色的人进出,时常传出(甚至亲眼目睹)打架事件,血气方刚之人在里面发泄未完,便引来警方关切。于是唱歌这事成为不少家庭禁忌,没有报备,动辄家庭革命。唱歌对我而言只是种乐趣,然而父母基于担忧自是不准,可想而知,年轻人即使撒谎也要出门唱歌,因此进包厢后战战兢兢,一边开心欢唱,一边随时注意手机,内心矛盾。
彼时流行的点唱歌曲,包含刘德华、伍佰、张学友、郑中基等人的歌。当时版权观念尚不普及,从新到旧的歌曲如大杂烩般出现,即使没有正版MV,有搭配音乐的自录影片就能欢唱,音质、影像根本不重要,大家只管在旋律中暂时抛开一切。
上大学后,K歌活动不再是生活重心。不过,连锁KTV占据主流市场,倒是聚会或联谊的好选择,无论爱不爱唱歌,总喜欢去凑个热闹,即使当分母平分包厢费,也能捧着盘子吃饱喝足,各取所需,放松心情。
出社会后,去KTV的次数趋近于零。朋友四散各地,时间不易配合。我是异乡人,众人邀约时,我没空,我有空时,众人无。KTV渐渐成为回忆。
前日,妻子邀我跟她的同事去唱歌,一同前来的还有她的外国朋友与女儿,说想见识台湾的K歌文化。众人准备美食,如咸酥鸡、越南料理、饼干等,边欢唱边吃。一群平均年龄已过不惑之年的人,从不熟悉点歌系统,到摸熟后一连串的国、台语歌,甚至是英、日文经典,一场跨国K歌战就此展开,大伙儿也渐渐放下初始的生疏,随着旋律舞动摇摆起来。这一刻,仿佛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