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存名額創新高 教團:適度調整是招生彈性策略
教育团体评析,少子化下公立大学也出现缺额招不满,评估公校寄存应是从非都会区学校、相对冷门的科系做起。示意图。记者黄仲裕/摄影
一一四学年公立大专校院寄存名额创新高,但私立学校寄存则趋缓。教育团体评析,私校近年已因招生重挫,经历大批寄存,今年私校寄存理应趋缓,公立学校寄存状况则「还能接受」,适度寄存再配科系调整,不失为弹性策略。
教育部数据显示,一一四学年私立大学寄存四五二个名额,私立技专校院则寄存二三九九个,相较一一二、一一三学年私立学校动辄寄存数千个名额,今年私校寄存情况并未较往年多。
高教工会研究员陈柏谦表示,过去一两年,私立大专校院大规模寄存名额,今年相对趋缓。但人口趋势影响招生其实早能预料,一次寄存大量招生名额,代表学校主事者未做好长远招生规画,近年才会出现单一年度一校大规模寄存上百个名额的状况。
但陈柏谦也分析,公立学校一一四整体寄存名额虽攀升,但综观整体招生数,寄存数额还能接受,且适度少量寄存可配合科系调整一起做,不失为一种弹性策略。
以台大为例,去年寄存十五个名额,今年则是取回七个寄存名额。台大表示,A系寄存B系取用,是很正常的弹性策略,取回的名额已分配给经济系、社会系增加招生数。
全教总理事长侯俊良也表示,寄存名额一方面可预先因应做招生策略,另一方面学校因应科技、产业趋势,弹性调整学系。但若学校长期招生状况不佳,寄存名额实质上就是减招,找出特色、瘦身办学、重新定位学校才是必要的因应策略,否则寄存实质意义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