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厂商再分化  速腾聚创“以价换量”毛利转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林典驰 深圳报道

3月27日晚,总部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的激光雷达企业——速腾聚创(2498.HK)公布了其上市以来的第一份年报,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1.22%。

不过,速腾聚创的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却增加超过一倍,来到43.37亿元。

对于其原因,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翻阅财报发现,该笔巨额亏损主要源于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为-35亿元,2022年同期仅为-15亿元,主要为公司估值上升。

实际上,2024年速腾聚创上市后,所有优先股已经自动转换为普通股,并因此由负债重新分类为权益。

财报显示,速腾聚创去年毛利率转正,录得毛利为9364万元;经营亏损实际为9.4亿元,去年同期为6.16亿元。

受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速腾聚创虽然亏损,但营收仍保持增长,账上资金仍较为充足。截至去年年底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26亿元。

其中,营收增长的原因来自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持续爆发。

该公司营收增长最大的动力则来源于公司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简称ADAS)应用领域的产品销售增加,特别是公司车规级固态激光雷达。

智能驾驶的普及和升级,使得其产业链普遍受益,车载激光雷达愈发得到主机厂的重视。

这也为激光雷达企业提供了与主机厂直接合作的机会。不同厂商依据自身实力选择服务策略,逐步向Tier 1供应商靠拢,为主机厂提供整套感知解决方案。2023年,速腾聚创战略性主攻ADAS激光雷达,销售收入增长至7.7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84.6%。

值得注意的是,速腾聚创去年“以价换量”扩大销售规模。

用于ADAS应用的激光雷达产品销售量增长至2023年的24.3万台,2022年这一数字为3.69万台。ADAS激光雷达单价则由2022年的4300元下降至3200元。

截至2023年底,速腾聚创已经取得22家汽车整车厂及一级供应商的63款车型的量产定点订单,并为12名客户24款车型实现SOP,与全球270多家汽车整车厂和一级供应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究其原因,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价格战”背景下,波及到产业链各参与方,以价换量在激光雷达行业的不可避免。

激光雷达厂商中,禾赛、速腾聚创、图达通处于国内第一梯队。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禾赛科技激光雷达搭载量以37.3%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自2020年以来,禾赛科技营收虽实现了连续增长,但这四年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57.5%、53%、39.2%、35.2%,呈现出一路下滑的态势。

根据年报,禾赛科技去年全年交付激光雷达22.21万台,ADAS激光雷达总交付量为19.49万台,两项数据均略低于速腾聚创的销售数据。

相比于禾赛科技牺牲毛利率,速腾聚创的毛利率改善出乎市场预料。

财报显示,速腾聚创用于ADAS激光雷达2022年毛利率为-101.1%,2023年则大幅升至-5.9%。这背后的原因既有去年芯片价格大幅下降,也有公司大幅扩产激光雷达,规模效应显现。

此举也促使公司综合毛利率成功转正,报告期内为8.4%。

如何平衡研发与业绩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是高技术、高资本投入产业。

激光雷达厂商中,在研发方面,速腾聚创投入了大量资源,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公司报表。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支出达到6.35亿元,同比增加107.59%。速腾聚创还在去年增聘了专有芯片开发的研发人员,其中约22%用于芯片的研发投入,其中约30%用于AI的研发投入,包括算法、算力和数据储存。

速腾聚创于2017年控股苏州希景微机电科技,2022年入股VCSEL芯片供应商纵慧芯光,激光雷达核心芯片技术商业化进程稳步推进。

去年以来,速腾聚创调整了经营策略,战略上专注抓住ADAS市场机会。原本强项的机器人业务有所下滑,同比减少22%。另外,2022年12月起暂停生产RS-LiDAR-16(用于其他机器人及其他应用的产品)。不过,停产也促进了机器人相关激光雷达毛利率上升了3个百分点。

海通国际研报显示,速腾聚创定点车型2024年将批量上市,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高。另外,速腾聚创现有产能充足,合资智造企业立腾创新投产在即,整体产能储备将进一步提高,预计公司将在2025年实现单季盈亏平衡。

今年1-2月,激光雷达市场继续保持增长,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速腾聚创以7.4万的装机量、55.3%的市场份额成功逆袭;华为技术以2.2万装机量、16.5%的市占率排在第二位;图达通和禾赛科技分列三四位,激光雷达的激烈竞争还将进一步延续。

截至发稿,速腾聚创报收39港元,跌2.5%,市值为175.87亿港元。其竞争对手禾赛科技(HSAI.O)市值为6.07亿美元,约合47.49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