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速腾聚创开盘市值超190亿港元,背后隐忧仍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巩兆恩 报道

继去年2月份禾赛科技赴美IPO抢先拿下“国内激光雷达第一股”的头衔之后,资本市场再度迎来激光雷达赛道新玩家。

1月5日,速腾聚创科技有限公司以 “2498”为股票代码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冲刺拿下“港股激光雷达第一股”的同时,也成为“2024年在港上市第一股”。

此次IPO发行价为43港元/股,开盘市值超190亿港元,一举成为全球市值最高激光雷达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速腾聚创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激光雷达及感知解决方案服务提供商,以围绕芯片驱动的激光雷达硬件为基础,同时布局人工智能感知软件技术形成解决方案,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吉利汽车、广汽埃安、长城汽车、小鹏汽车、问界、路特斯、Lucid、零跑汽车等。

随着汽车智能化加速发展,传导至产业链条中带动激光雷达出货量的激增。据悉,仅2023年10月份,该公司激光雷达销量就接近30000台,创单月销量新高。

但面对当前“降价”与“内卷”的车市,供应商也在经历严峻考验,速腾聚创以价换量、毛利下降、产能不足等问题仍在,市值创高的背后还需迈过多个难关。

“价格战”传导至产业链,利润空间下降

2023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汽车“价格战”席卷全年,“降价”和“内卷”成为贯穿车市的主旋律。重压之下,车企为了增强自身“价格战”中的耐力,“降本增效”成为关键词,压力也从终端市场传至整个产业链。成本压缩下,同等条件主机厂更倾向于选择搭载成本更低的激光雷达。

因此,为争夺更多的市场份额,形成规模效应,激光雷达厂商也不得不选择降低产品价格,争夺更多的客户,在行业中扩大自己的声量。

价格不断下探,公司产品毛利率也进一步降低。

根据招股书数据,公司产品毛利率已从2020年的44% 下降至 2023 年上半年的 3.9%,甚至在2022年出现转亏情况,利润承压。

对此,速腾聚创方面表示用于 ADAS 的激光雷达产品的平均售价减少为影响毛利率的主要因素。

价格方面,该公司用于ADAS激光雷达产品的平均售价已经从2020年的2.25万元降低至 2023年上半年的3700元,大幅降低约83%。

售价与毛利率的双重下降,也让速腾聚创的营收增长并未跟上销量激增的步伐,且亏损呈现持续扩大趋势,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营收方面,2020年至2022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71亿元、3.31亿元、5.3亿元,而同期净亏损分别扩至2.21亿元、16.54亿元、20.86亿元,三年亏损近40亿元。且就行业普遍持续降价的策略来看,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善。

速腾聚创方面也在招股书中进一步明确表示:“由于最近才开始ADAS激光雷达的商业化,未来或将继续处于经营亏损和净亏损状态,直至公司实现更大的规模。”

从速腾聚创的回应可看出,毛利下降、售价降低、亏损加剧都直接指向了ADAS车载激光类项目,作为零部件企业能否改善以价换量的态势,或许还将由整个汽车产业的市场决定。

然而,2023年尾收官之际,多家车企再次通过限时优惠、权益加码等掀起又一轮“价格战”。对于2024年行业的情况,业界普遍认为“价格战”还将继续进行。“企业竞争环境将会呈现更加内卷特征,2024年一定是大浪淘沙的关键时期。”此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这也意味着,想要得到更多主机厂的青睐,以速腾聚创为代表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不得不继续采用低价策略,以价换量。

另一方面,去年11月,我国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为L3级别自动驾驶战场批下“入场券”,竞逐之下也将对激光雷达的产品、产能、技术等提出更高要求,行业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从产业链生态的角度来说,对激光雷达公司提出更高要求,不只要把性能做上去,还要把成本降下来,把毛利做出来,才能活下去,也意味着激光雷达公司需要不断在底层系统架构、降本方面进行大量的工程化努力和实践。”一径科技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石拓此前表示。

不过,作为一家成功上市的企业,速腾聚创可在资本市场中获得一定资金,为其在技术研发、产能扩增等方面提供保障,进一步强化企业竞争力。

智驾赛道发力,销量激增产能承压

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搭载辅助自动驾驶系统的智能网联乘用车新车销售达700万辆、同比增长45.6%,市场占比提升至34.9%。2023年上半年,具备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乘用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42.4%,预计2025年乘用车L2级及以上智能驾驶渗透率将会达到70%。

随着智能驾驶规模化上车,也对硬件配套企业提出更高的产能需求,在市场份额不断提升的同时,如何保证规模化的供应也将成为主机厂衡量供应商的重要标准之一,也是速腾聚创必须迈过的一关。

招股书中,速腾聚创就经营风险项特别提到:在取得定点订单后,仍无法保证汽车整车厂客户将以任何特定数量或任何特定价格购买产品及解决方案,且产品设计到量产时间跨度长,公司面临合约取消或推迟或无法履行的风险。

据悉,作为速腾聚创的主要客户之一,小鹏汽车就曾因该公司的激光雷达准备有限,且产能无法满足新车增长的订单,最终导致新车延期交付,而该款新车正是小鹏的主力“爆款”车型——小鹏G6。

“G6 Max版本交付较慢,主要是由于我们的供应商速腾一开始并没有准备足够多的激光雷达。现在我们的人已经住进速腾,双方一起解决产能问题。”对于交付过慢的问题,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发文表示,小鹏正在拉齐产品规划、产供销平衡、大产品矩阵,确保整个供应链的管理更加稳定、持续、长久。

需要注意的是,当今汽车产品迭代迅速,想要成为“爆款”,上市、量产、交付每一环节都要经过市场检验,主机厂也对供应商的产能提出更多的要求。

招股书披露数据显示,目前,速腾聚创已经拿下21 家汽车整车厂和一级供应商的定点订单,覆盖62款车型。

登陆资本市场后,如何扩建产能,保证规模化交付,或许是速腾聚创下一步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