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不能等救護車 慈濟青年實踐公益計畫首次出現「醫療創新」
照片为慈济基金会提供
慈济基金会推动「FUN大视野‧想向未来」青年创新计划。「带动青年、关注公益、实践计划、创造社会影响力」。2024年「第七届青年公益实践计划」11组公益队伍(台湾团队10组、马来西亚团队1组),在历经完整的专业培力课程与专属业师进行陪伴与辅导,12月07日下午在华山文创园区西5馆举办成果发表会,向社会大众分享整年度团队的孵化过程与计划执行成果,持续扩大社会影响力。
第七届青年公益实践计划团队中,关注的社会议题领域有慈善创新、循环经济、地方创生、环境保护、食粮供应、教育创新、医疗创新等多元内容, 11组团队在成果发表会这天,透过短讲与摊位展示,和社会大众分享执行计划过程的故事,征件范围从台湾面向亚太地区,广邀年轻朋友发挥创意,竞争相当激烈。
其中,本届首次出现「医疗创新」团队,以 IOT 警报器为核心的五年社区急救养成计划,团队指出,急救不能等到救护车到来,而必须在病人倒地时就给 CPR 与 AED,否则成功率会大幅下降,计划执行在台湾社区中建立急救意识、能力与机会,并推动建立急救意愿、培养急救能力及把握助人机会三大策略。
教育部青年发展署林祝里主任秘书表示,青发署培育青年、慈济扶植青年,公私合力共同为青年公益计划实践执行,慈济为青年朋友搭建公益桥梁,并透过与社会各界媒合,将各团队计划付诸行动。
慈济基金会颜博文执行长指出,全球正面临三大变迁:气候变迁、冲突变迁、文明变迁,这些变迁的关键都还是落在人为因素,期待结合更多共善的力量,为全球、社会、人群传递正向影响力。国立台湾大学社会工作学系冯燕名誉教授期勉年轻世代发挥创意,并感谢辛苦的业师用心培植这股青年力量,创造共善价值。
慈济基金会表示,为激发更多青年朋友投身公益,并让录取团队能被更多产、官、NPO、学界等各界看见青年的慈善心与实践力,举办成果发表会鼓励录取团队借此机会勇于提出公益实践计划,期能建构公益实践交流平台,促成更多年轻世代关注公益活动,并让更多单位能一同「携手青年,创造社会共好,为世界挹注正向影响力」。
慈济基金会表示,全球化脚步,让台湾和世界各国普遍面临几项重大议题:贫穷与人口、社区弱势、环境生态与气候变迁,以及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所带来的新冲击等。为解决上述全球性的重大问题,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发布了2030年的十七项世界永续发展目标(SDGs),包含贫穷、饥饿、医疗、教育、卫生、福利、环境、气候、和平与合作等。
慈济针对台湾和全球所面临的社会、环境与经济问题,连结联合国十七项永续发展目标,拟定慈济发展的八大友善之愿景目标,包含「友善希望」、「友善生命」、「友善社区」、「友善环境」、「友善地球」、「友善国际」、「友善合作」、「友善治理」。慈济走过半世纪,期待号召各界有志青年,以「公益」的理想出发,一同关心我们所在的土地与全世界需要被帮助的人、事、物,进而扩大社会影响力。
聚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