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IPO:「汽车狂人」李书福反击「蔚小理」

截至2023年6月末,极氪账面上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现金仅为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65亿元,已捉襟见肘。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2018年,中国汽车行业掀起了一场关于“新旧势力”的大讨论。

彼时,传统车企大佬们言辞犀利,痛斥互联网“造车热”。

时任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直言,大部分新势力汽车企业3至5年将被淘汰出局,80%-90%成为“先烈”是大概率的事情。

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更是断言,今后主导汽车产业的一定是汽车企业,而不是互联网公司,“有些企业不懂汽车,也没有很多钱,之所以造车是意在资本市场上圈钱,所谓造车新势力就是一天早晚瞎忽悠老百姓。”

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不到两年时间,蔚小理等新势力就成功穿越“生死线”,股价攀上顶峰。即便在熊市阶段,特斯拉仍相当于60个吉利、50个广汽集团、29个长安汽车,蔚小理的市值亦不逊色于老牌车企。

新能源浪潮不可逆转,吉利、东风、长安汽车、广汽集团等“旧势力”意识到非变即死,分别创立极氪、岚图、阿维塔、埃安等新能源品牌,并筹谋资本市场。

其中,成立时间最短的极氪率先进击。11月10日,估值达130亿美元的极氪向SEC公开提交IPO招股书,计划在纽交所上市。11月24日,极氪向SEC更新F-1文件。

如果顺利,极氪将成为最快上市的新能源车企——此前,特斯拉用了七年,小鹏、理想、蔚来分别用了六年、五年和四年。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极氪上市或将激起一轮“车二代”IPO热潮。而随着几十亿,乃至数百亿资金弹药的流入,玩家们的命运轮盘也将再次转动。

01 | 被偏爱的极氪

“李书福一直想做一个高端定位的纯电品牌。”在吉利内部,极氪是第四个新能源实验样本,也是最受宠爱的一个。

前三个试验品分别是:极星(Polestar)、几何汽车、领克,它们都曾被寄予厚望。极星曾直接叫板特斯拉Model 3,针锋相对地推出了纯电豪华轿跑“极星2”;几何汽车同样对标特斯拉,曾被吉利誉为“东半球最好的纯电动车”。但从结果来看,两个品牌的营销数据并不理想,相继哑火。

领克自燃油车转型,于2018年7月发布首款插电式混动汽车。2020年9月,领克推出了一款完成度极高的纯电概念车型——领克ZERO Concept。但令人意外的是,次年,领克ZERO项目却被移交给刚成立的极氪,即后来的极氪001。

对于这一变动,吉利控股集团总裁、极氪CEO安聪慧解释道,领克主要聚焦智能化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极氪主攻纯电新能源领域。

另有相关人士透露,“蓝色吉利计划”的第一个五年期就是2021年,但吉利内部对新能源,尤其是纯电新能源的进度非常不满意。

为了加速破局,极氪应运而生,并承接了领克的“成熟果实”。同时,极氪的管理团队亦是前所未有的高配:李书福亲自担任极氪董事长,安聪慧担任CEO。在吉利集团体系中,极氪的地位也高于极星、几何汽车、领克等子品牌,与吉利汽车、沃尔沃平级。

这使得极氪可调用的内外部资源极其丰富。

以极氪001的零部件供应商为例。在内部,该车型是基于浩瀚SEA架构研发的。据悉,浩瀚SEA是吉利和百度共同打造的,花了近200亿元。另外,「Falcon Eye Vidar」鹰眼视觉融合感知系统、车身结构和骨架也都来源于吉利,车机系统是吉利和亿咖通共同研发的产品,使用的86度电池包Pack来源于极氪子公司威睿。

在外部,据粗略统计,极氪001至少有20个供应商曾经或目前正为吉利提供相关服务。

如博世,早在2015年,吉利旗下的SUV车型博越就使用了其安全系统;吉利与宁德时代曾联手组建电池合资公司;百度与吉利早已开始联手造车,东软曾收到吉利的12亿大订单......

而李书福的支持远不止于此,更重要的是真金白金。

一级市场上,极氪的首轮投资方包括英特尔投资公司、宁德时代、鸿商集团、B站、博裕投资,A轮投资方包括Mobileye创始人兼CEO Amnon Shashua、宁德时代、越秀产业基金、通商基金、衢州信安智造基金等。

其中,宁德时代与吉利交情颇深,吉利在浙江衢州布局了多个项目,Mobileye是极氪的技术供应商。

吉利内部,2021年、2022年、2023半年报显示,公司分销及销售费用分别为63.23亿元、82.28亿元、47.68亿元,分别同比大幅增长25.13%、30%、44%,主要原因是极氪直营渠道建设和运营等营销费用的显著增长。

吉利还在2022年报中表示,为了支持快速增长的极氪品牌业务,集团增加了借款。

不过,靠母公司“输血”终究难以为继。

尤其是吉利的盈利能力明显承压。同时期,吉利汽车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47亿元、52.6亿元、15.7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4%、8.52%、1.19%。

但极氪的现金流已极其紧张。2023年前九个月,极氪研发费用达到52.07亿元,净亏损达到52.28亿元。而截至2023年6月末,极氪账面上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及受限现金仅为4.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2.65亿元,捉襟见肘。

种种现实原因叠加,尽管“富二代”极氪成立还不到三年,但其已不得不直面资本市场,独立融资求生。

02 | 爆款战略与亏损魔咒

截至11月26日,极氪最新估值1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24亿元,已超过母公司吉利汽车,与蔚来接近。

投资机构给予高溢价,源于极氪爆款战略显现出的高成长性。

极氪希望通过一个爆品迅速拉动销量,再制造新的爆品滚雪球。为此,极氪推出的首款车型极氪001定价在30万左右,但配置了百万级豪车才有的空气悬架,以及100KWh大电池等零部件。

除此之外,极氪更是在去年豪掷3亿元,免费为极氪001车主将落后的高通820A芯片替换先进的高通骁龙8155芯片,赚足了消费者的好感和口碑。

极氪由此爆红。公开数据显示,极氪于2021年10月开始交付新能源汽车,当年累计交付了6007台,次年飙升至71941台,增长超过10倍。今年前十个月,极氪累计交付了92105台。其中,极氪001仍然是“主力”。

据统计,极氪001上市至今,累计交付量已超过13万台,相当于理想2022年的交付量。

资料来源:极氪IPO招股书

爆款战略成功,反映在业绩数据上,2021年、2022年、2023年前三季度,极氪营业收入分别为65.28亿元、318.99亿元、353.15亿元,规模已超越小鹏。

同时期,极氪毛利率逐渐攀升,分别为1.8%、4.7%、14.8%,大幅高于蔚来和小鹏。安聪慧此前透露,极氪初创时期的整车毛利率即为正数。

不过,极氪并未能打破“新能源造车巨额亏损”的行业魔咒,2021年、2022年、2023年前三季度,其净亏损规模分别为45.14亿元、76.55亿元、52.28亿元。

据此计算,极氪每卖一辆车,就会分别亏损75.15万元、10.64万元、6.62万元,单车亏损有所减少。

对比同业,2023年前三季度,小鹏净亏损分别为90.3亿元,单车亏损为11.25万元,理想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实现盈利,单车盈利约为5.75万元。

为了加速扭亏,极氪开始打造多元产品矩阵,以期在多个细分领域中都占据一席之地。

自极氪001之后,2022年11月,极氪发布了电动MPV极氪009。今年4月12日,纯电紧凑型SUV极氪X上市。数据显示,2023年前十个月,两款车型的交付量分别为15261辆、15329辆,极氪009是50万以上MPV销量冠军,极氪X是20万以上紧凑型车市场销量前十中唯一的中国品牌。

近期,极氪又推出第四款车型、纯电豪华轿车极氪007。据悉,预售仅48小时,该车型的订单就超过了20000台。

看起来纸面数据尚可,安聪慧也预言,“极氪一定是除了特斯拉之外,最早、最快能赚钱的新能源车企,”但最终如何反映在财报中,还尚未可知。

而目前,我们能够知道的是,极氪今年的销量目标是14万台,公司整体仍然处于亏损泥潭,但现在还没有一款新车型能像极氪001那样,扛起大梁。

03 | 全力「补智」

此次IPO,极氪募集的资金将用于产品及技术研发、全球化业务发展和用户体验提升。可以预见,智能化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必然是投入的重点。

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必然是智能化,这是未来5-10年最大的产业红利。

另一方面,极氪脱胎于传统车企,智能化一直饱受诟病。据报道,极氪001临近交付前,ACC、车道预警等智能驾驶功能还没做出来。最终,安聪慧不得不公开道歉,并将三项原本收费的项目免费开放给用户,作为补偿。

极氪001交付后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有车主反映,当时,车机经常出现黑屏、卡顿、死机、OTA失败、蓝牙钥匙不匹配等情况。极氪的解决办法是,给车主换芯片,结果花了3个亿。

但问题仍未解决,极氪后续发布的OS 4.0易用性极差,遭到了用户的疯狂吐槽。内部员工也发现,这个系统“每天各种Bug不重样”,他们疲于奔命。

极氪只得“换将”,原智能座舱负责人张松离职,“华为人”陈奇、姜军分别接手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业务。

极氪智能化逐渐好转。今年9月,姗姗来迟的极氪NZP高速自主领航辅助系统终于发布。极氪称,该系统能在高速及城市快速路场景下,实现基于导航路径的自动上下匝道、巡航、车道变化、互通切换等功能。但极氪也承认,其在NZP上用的还是Mobileye的方案,并非全栈自研。

同时,极氪发布了OS 5.0,在车机布局效果、HUD、NZP、RSPA和哨兵模式上实现大幅优化升级。数据显示,极氪OS 5.0在内测阶段获得了4.4的评分,而此前的OS 4.0的评分只有3.1。

对此,安聪慧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极氪在智能驾驶范畴处于落后地位,目前更侧重于在座舱上追求速度。他认为,用户对于智能座舱功能体验较智能驾驶感知更直接,且后者在研发和量产落地的难度系数上也更高。

但残酷的商战,不容许车企有弱点,任何短板都有可能成为致命伤。尤其是安聪慧希望在2025年实现全年销量65万台,进入全球豪华电动车品牌前三位。

这意味着,极氪的智能化能力将会遭遇更大的挑战。极氪已进入“淘汰赛”,但需要补的课还有很多。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