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疯子”李书福
作者:颖秋
来源:GPLP犀牛财经(ID:gplpcn)
图片来源:网络
人在旅途,谁能知道前方有多少条路,清晨日暮,阳光星光为我引路,春夏秋冬,喜欢就永不认输,不低头不认输,擦干泪 坚持住,该受的苦我来受,该走的路我清楚。
——李书福
请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
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里写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同样适合跟鲁迅一样同为浙江人的“汽车疯子”李书福。
时光追溯到1997年,35岁的李书福带领吉利摩托车已经风生水起。
正是在这一年,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中国启动内需市场,汽车与房地产成了新的消费热点。
中国的家用轿车时代即将到来,汽车行业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商业嗅觉灵敏的草根企业家李书福想要突破摩托车制造,迈向汽车制造。
李书福到浙江省里找相关政府部门,开口说想生产汽车,希望拿到牌照,人家立刻眼睛瞪得溜圆,好像遇到一个不可思议的疯子。
得知他有这个想法的亲人、朋友们也都怀疑他疯了。
在当时,汽车制造是连国有企业都做不好的难事,一个区区民营企业凭什么能造汽车?
别说政府官员不理解,就连同是做企业的企业家朋友们也不理解。联想控股董事长、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当年也不相信李书福能做汽车,他说:“李书福说要做汽车,大家觉得太可笑,都认为不可能。”
李书福不管这些,他向来敢想敢做,性子倔强,偏要做汽车制造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民营企业。他笃信只要不变天,自己就有把握和办法把事做成。
于是,一顶“汽车疯子”的帽子从此扣在李书福的头上。
后来在参加央视《对话》节目时候,主持人陈伟鸿曾经问及“汽车疯子”的问题,李书福是这样回答的:“你说我是疯子,我认为我不是,我觉得我们生产汽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世界在变,社会在变,人类在变,什么都在变,你如果用原来的思想、传统的观念来看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大迷宫,那你怎么样能在这样的大迷宫里走出自己的一条道路?”
在李书福看来,男人可能都是这样,这个不叫赌,其实是一种自信心的体现,你对自己有自信,你就敢在这条路上走下去。你对自己没有自信,你就不敢朝前继续的走下去,所以这是对未来,和自己走在这条道路上的认知水平的一种体现。
话虽这么说,李书福固然有自信和勇气,但毕竟第一个吃螃蟹,哪有那么容易。
为了能拿到汽车生产许可权,李书福几经辗转,四处奔走呼号,无数次碰壁,一遍遍跟人解释。
最后一次,李书福言之凿凿地对接待他的政府官员说:“请允许民营企业大胆尝试,允许民营企业做轿车梦,几十亿的投资我们不要国家一分钱,不向银行贷一分钱,一切代价我们民营企业自负,不要国家承担风险,请国家给我们一次失败的机会。”
这一句“请国家给我一次失败的机会”,其言之深,其情之切,简直“感天地,泣鬼神。”
最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的官员被李书福的“试错”精神所打动,给出了“不反对(造车)”的答复,百转千回,几经周折,李书福终于拿到了汽车生产许可,从大迷宫里蹚出一条汽车之路。
李书福的四把利剑
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
不屑于被人称为“汽车疯子”的李书福,同样,也是一名造车天才。在他的带领下,吉利汽车一路高歌猛进,逐步发展成国产家用轿车品牌。
2002年,吉利进入全国“3+6”主流轿车制造厂家行列,又排入全国企业500强;
2003年1月28日,规划年产30万台轿车的台州吉利轿车工业城总装厂竣工;
2003年3月6日,吉利自主研发的MR479Q系列发动机通过国家计划单列市级新产品鉴定;
2003年4月,吉利第十万辆轿车在宁波基地下线;
2003年9月,首辆吉利“美人豹”都市跑车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并展示。
……
吉利之所以成为今天的吉利,最核心的一点就在于李书福手持战略、治理、技术和组织管理四个方面的四把利剑。
第一把利剑:战略创新
李书福的战略洞察力是他备受赞誉的核心特质。
利用市场规律和制度规律,坚持价值创造是吉利和李书福保持战略创新和洞察力的核心要素。
第二把利剑:塑造利益共同体
价值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
价值是所有相关利益方共同创造出来的。
李书福格局观很大,一直主张开放竞争、自由合作、广泛交流、有效协同,而不是闭门造车、单打独斗。世界在变,人类命运联系越来越紧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深入人心。
塑造利益共同体是李书福和吉利集团这些年来持续创造价值的重要理念。
秉持这一理念,吉利把全球供应商、合作者、甚至竞争者等各方的利益相关者绑在一辆共赢的战车上,实现了全球资源的盘活和最大化利用。大家有福同享,有难共当,共赢才是王道——这是吉利的战略能够落地执行的关键所在。
第三把利剑:技术创新的先行者
李书福笃定地认为只要不断坚持自主创新,就会把命运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吉利在吸收西方精髓的同时,构建了自己的体系,打破垄断,实现自主创新。同时不遗余力地坚持创新人才培养,布局新能源研发团队。
第四把利剑:组织创新的探索者
在企业内部组织文化方面,吉利显现出东方文化的平衡之道,同时与收购企业之间形成了互相尊重、强强联手的深度融合关系,与全球合作伙伴进行了充分的价值共创与共享。
为啥李书福总能做对的事情?
因为他有这四把利剑在手。
因为它拥有战略远见下的敏锐洞察力;能够构建利益共同体,集聚全球力量;创新驱动形成的势如破竹之力;组织模式保障了快速稳定的发展。
从沃尔沃到奔驰 展开疯狂的全球并购
李书福每次做出震惊世界的战略决策,都对得起当年扣在他脑袋上的那顶帽子——汽车疯子。
2003年,吉利出口海外市场,到在海外建厂,
2006年成为伦敦出租车生产商英国锰铜最大股东;
2009年收购澳大利亚DSI公司。
2010年3月28日,吉利收购沃尔沃100%股份,成为沃尔沃控制者,一时轰动全球。
李书福并购沃尔沃,可以说是中国企业到国外并购里最牛气冲天的案例。
其意义如同当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以及海尔收购了通用电气的家电业务。
在李书福看来,吉利与沃尔沃是兄弟,而非父子。
收购沃尔沃以后,由于中西方文化观念制度各方面存在的差异,沃尔沃的工会一度担心就业风险问题,所以一开始对这个来自中国的新老板十分警惕,甚至有些不友好。
李书福就专程飞到欧洲瑞典去给这些工人们开会。
他一到,一张口就问道:“你们喜不喜欢挣钱啊?”
瑞典的工人们回答:“当然喜欢啦。不挣钱的话,谁在这儿工作啊。”
李书福就说:“那你们不用紧张,我也是要挣钱的,你们也是要挣钱的,看来咱们的目标一致啊。既然我们大家彼此有共同的目标,总会找到合作的空间的。”
此话一出,沃尔沃工会对这个中国老板的敌意顿消。
李书福感叹:“我们已经实现了收购沃尔沃的梦想,这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已经来到大山脚下……”
2017年,李书福收购马来西亚宝腾汽车49.9%股份以及英国跑车路特斯51%股份。
2018年2月27日,吉利集团通过旗下的海外公司主体(查),以90亿美元收购了奔驰母公司戴姆勒股份公司9.69%的股份。
吉利集团成为奔驰最大的单一股东。
收购前,李书福就曾公开表态:“我们任何的投资,任何的股权拥有,都必须要实现战略合作,都必须要为吉利的核心产业服务,一切皆出于战略上的思考。”
吉利对戴姆勒的情况了如指掌,李书福比谁都清楚,戴姆勒在纯电动汽车技术研发方面的强大实力,在戴姆勒的战略中,计划在2022年发布10款全电动汽车,且在电动车技术投资方面超过100亿欧元。
而吉利汽车一直希望在电动车制造领域有所建树和突破。
李书福就是看中了戴姆勒在共享电池技术方面的核心能力。
李书福对德国主流媒体《图片报》的记者说;“我尊重戴姆勒的价值观和文化。我从来没有要求在监事会获得一个席位,这对我来说没有任何优先性。”
这是一个承诺,为吉利和戴姆勒未来的合作提供了保障。
李书福的下属们都很佩服他对于行业的预见性,他总能预见到10年甚至更久之后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在汽车制造领域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李书福对于汽车制造的认知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转变。
在他看来,如果说过去的汽车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那么未来的汽车就是“四个轮子、一块电池、和一部电脑(智能技术)”。
未来20年,自动驾驶技术对个人出行的改变,可能会超越此前100年间其他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贡献。
在全球产业变迁和大洗牌时,汽车狂人李书福通过一系列凌厉的海外收购,使得吉利摇身变为全球性跨国企业,顺利完成了全球化进程。
牵手贾跃亭和FF合作
李书福已经前瞻性地预测到:在未来,全球范围内的汽车领域,谁能占领技术的制高点,谁就是笑到最后的王者。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汽车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以及来自其他领域竞争者的挑战,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很难赢得战争的胜利。要想成为最后的赢家,必须刷新思维方式,提高认知水平,与别人联合,通过协同和分享的方式,来占领技术最高阵地,俯瞰一切敌人。
2020年,吉利先后收购濒临倒闭的力帆和业绩不佳的商业车公司华菱星马。
2021年1月11日,吉利控股宣布与百度组建一家智能汽车公司,将基于吉利最新研发的全球领先纯电动架构——SEA浩瀚智能进化体验架构展开合作。两天后的1月13日,吉利控股又与富士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为全球汽车及出行企业提供代工生产及定制顾问服务。
2021年1月19日,吉利又与腾讯达成合作,围绕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数字化领域等展开合作。
2021年1月29日,在与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之间的绯闻沸沸扬扬之时,一直未公开做出回应的吉利,终于承认了二者的合作关系。
今时今日,李书福的布局已经涵盖车联网、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芯片、低轨卫星等领域。
李书福很喜欢拿破仑的那句名言,“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能打败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
谁都不能否认,李书福就是那头狮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