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中国第二大”,赛力斯申明
11月7日,赛力斯发布《关于网传广州问界M7事故鉴定的声明》,针对愈演愈烈的“车辆鉴定报告”进行回应。声明提到:目前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事故鉴定机构需由双方共同选定或由法院指定,事实认定应以法院查明为准。
值得注意的是,依托华为的光环,赛力斯市值已经突破2077亿,超越理想、长城、长安、蔚来等车企,仅次于比亚迪,晋升中国市值第二大车企,包括A股、港股、美股三市主要汽车上市平台。
光环的背后,是赛力斯一举一动的关注度。
今年7月,一辆问界M7在广州发生交通事故,失控与前方的大货车相撞,最终冲向路边的铁栅栏后停下,事发后车主表示车辆存在突然加速和刹车失灵情况。彼时,问界方面指出,“车辆加速踏板100%开度,不属于AEB触发场景,且未见主动制动记录。”
随后,车主发布了一份车辆鉴定报告,显示问界M7在事故发生前5秒钟内,驾驶员刹车踏板失灵,并且赛力斯方面出具的事故报告数据以及结论存在人为修改。因此,鉴定结论为事故车辆未能做到刹车优先原则,存在质量缺陷。
中工汽车网注意到,出具鉴定报告的深圳市南粤财物评估鉴定有限公司,是一家有车辆评估鉴定资质的第三方鉴定机构。人民法院委托鉴定系统中公示信息显示,该公司列入法院委托鉴定的机构名单,机构评分为97.52,专业类别包括价格鉴证和机动车鉴定评估。
当前,赛力斯再度强调,“经对车辆数据分析,事故发生前车辆转向和制动功能正常。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人驾状态,电门开度100%,无主动制动记录。车主不认可以上结论,自行委托深圳市南粤财物评估鉴定有限公司进行鉴定,相关内容在互联网引发讨论。”
同时,对于近期涉嫌捏造并散布虚假信息、蓄意抹黑损害企业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行为,赛力斯已向公安机关报警,还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不难看出,中国第二的位置并不好坐。
1月,问界以3.30万辆,环比增长34.8%的表现,首次超越理想拿下造车新势力销量冠军的宝座,此后2、3月均稳定第一位置;4月,问界实际的交付量是2.51万辆,不及理想的2.58万辆;其后6、7、8月、9月均落后于理想……
前三季度,赛力斯汽车累计销量已达到316713辆,同比增长364.23%。其中,问界系列产品市场表现良好,新品持续迭代升级,问界新M5、新M7Pro、问界M9五座版相继上市。而问界M9上市10个月累计大定超16万辆,连续6个月50万元以上豪华车型销量第一,持续刷新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新纪录。
接下来,随着旗下问界新M5、M7 Ultra、M9的交付上量,以及2024年还有其他新车型比如问界M8要推出。一定程度上,问界这条“鲇鱼”正在搅动市场的春水。
余承东遥遥领先,喊出市值第二大车企。
第三季度,赛力斯营业收入达到415.82亿元,同比增长636.25%,超出市场预期;净利润为24.1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23.25亿元;前三季度,赛力斯实现营收1066.27亿元,同比大增539.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38亿元,同比扭亏。
对于前三季实现盈利的原因,赛力斯方面解释称,“主要因为公司销量及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产品结构调整、高价值产品的销售规模增长,以及公司坚持技术创新、价值贡献的经营方针,生产经营全链条精细化管理,产品毛利率同比增加所致。”
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华为的助力。
7月,赛力斯以25亿元收购华为持有的919项问界等系列文字和图形商标,以及44项相关外观设计专利;8月,赛力斯发布公告,将拟以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华为技术持有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10.00%股权,交易金额为人民币115亿元;9月,赛力斯以自有资金向赛力斯汽车增资50亿元……
具体来看,问界品牌终端均价已达到40万左右,问界M9终端均价更是超过了55万。形成对比的是,奔驰终端均价滑落至44万、宝马终端均价滑落至33万、奥迪终端均价已跌破30万,市场竞争格局已悄然发生了改变。
问界“含华量”下降,赛力斯赚了吗?
从正面看,赛力斯背靠华为的智能技术和品牌效应,实现了产品的升级和市场突破。问界品牌的销量和知名度都大幅提升,赛力斯的股价和市值也随之飙升。
从负面看,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也让赛力斯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在产品的设计和制造上,依赖于华为的技术和标准。在市场的营销和销售上,服从于华为的渠道和策略。
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直言,“未来,汽车行业的洗牌将会非常惨烈,比亚迪会成为未来少数能够活下来的巨头之一。长远来看,和华为紧密合作的厂家也能够活下来,能够成为这一代少数的幸存者。”
“感谢伟大的华为。”赛力斯总裁何利扬曾在问界新M5发布会上高声呼喊,借着华为和新能源的东风,赛力斯这家以面包车发家的“寒门车企”,一脚踏入了国内汽车界的“豪门”。问界的成功,让这家2077亿市值的车企,又上了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