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辛吉访中 防止中美军事冲突

(图/大陆央视)

近日,美国著名外交家、尼克森政府、福特政府时期担任国务卿的季辛吉博士,以百岁高龄访问中国。季辛吉与中方第一位高层互动对象,是被列入美国制裁名单的中国国防部部长李尚福。季辛吉以非军人身分,与中国解放军将领赫然会面,可见此行非同一般,传递出中美有可能局部恢复军事互动的信号。另一「压卷」重笔,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会见季辛吉(这是52年前,周恩来总理会见季辛吉的地方)。习近平对季辛吉的百岁之寿,对其半个世纪以来对中国的数百次访问,以及在促进中美关系方面的贡献,表达了谢意。

我的判断是,中美关系已经难以回到从前。美国把中国列为主要竞争对手,即敌手对待,也是不争的事实。

理论上,季辛吉是国际关系现实主义大师。此外,他又是美苏缓和、美中俄三角、世界与地区秩序,特别是亚太地区秩序的设计者、操盘者、参与者。今天,国际局势剧变,但美国的全球与地区战略,仍然受到均势理论的影响,如「中美经贸不能脱钩」的主张,就是均势理论在经济领域的折射。对季辛吉国际影响力的存在,中国有自己的见地。

实践层面,拜登政府已将中国列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季辛吉本人也多次提及,中美未来的竞争将集中在高科技领域,甚至将当前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及其危险性,定于临近战争。

顺着这个思路,中美关系真正的核心,在于双方是否能够对军事冲突进行管控。防止中美发生军事冲突,应是季辛吉此次访中的重点。

基于此,结论认为:季辛吉来北京,一方面向世界显示「中美难以脱钩」,另一方面,显示「中美关系难以回到从前」。

围绕此结论,提几个观察点:其一,出场方式有讲究。季辛吉是目标人物,此次访中是非官方身分,还是半官方身分?这是一个看点。

2020年11月25日,川普政府撤掉了包括季辛吉在内的美国国防政策委员会。此举具有中美关系彻底反转的象征意义。美国对华政策转向从此出现加速,这种恶化一直持续到拜登政府。气球事件后,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更加困难的僵局。

今年6月,美国众院通过了成立中美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的决议,并成立一个中美关系小组。成员除季辛吉外,包括有代表性的,华盛顿彼得森研究所的经济学家拉迪,其他商业人士等。拉迪对中美合作,中国经济的发展前景,长期看好,长期与中国学术界交往。

然而季辛吉此次访华,并没有借助这一部门作为「合适的平台」。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季辛吉的中国之行得到行政部门的支援,但常识又告诉人们,如此重磅行动,无疑与美国对华决策层紧密相关。

从中国官方报导对季辛吉的称谓是「前国务卿」。这一细致用语,显示季辛吉的出场方式,既「余音绕梁」,又恰到好处。

其二,独具匠心的定格。季辛吉是国际战略大师,中方对其定位,聚焦于季辛吉见证历史,以及参与历史事实。

季辛吉的来访,本身就是对中美关系发出信号,具体谈什么,则属次要。如季辛吉本人首先使用了「中国老朋友」的称谓,习近平主席会见季辛吉时,重音也落在百岁、寿宴、感谢他对中美两国人民的贡献方面。将季辛吉访华,定格在中美交往历史的见证人,历史事实的参与者,即历史与个人的关系上。

中美关系向何处去?还须拭目以待。(作者为上海台湾研究会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