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養家庭老化 兒少安置更艱難

随着寄养爸妈老化,新血召募不易,使国内寄养家庭难以大幅成长,安置问题恐愈来愈严峻。示意图/联合报系资料照片

三月中旬爆发的儿盟转介保母虐死童案,让儿少家外安置受到关注,尽管卫福部近年力推家外安置去机构化,但随着寄养爸妈老化,又受限不婚不生社会氛围等多项因素影响,新血召募不易,其他如亲属安置、团体家庭又各有局限,使国内寄养家庭难以大幅成长,安置问题恐愈来愈严峻。

据卫福部去年中统计,儿少家外安置仍以机构为主,占百分之五十点三二,其次为寄养家庭百分之卅四点七一,亲属安置仅百分之五点六一,由生辅员为照顾者的四人团体家庭占比仅百分之二点四四,显示家庭式安置以寄养家庭为主力。

家扶基金会承接全台近八成的寄养家庭服务,家扶社工处长陈乘斌说,台湾亲属安置率极低,除安置费不足,也因华人亲属关系易衍生界线议题,再者恐因家庭支持系统本就偏弱,亲属力有未殆;提供特殊照顾需求的儿少团家,则有法律定位不明、人力成本过高等问题。

近年寄养家庭最大挑战是开发生力军,家扶寄养家庭中,五十五岁以上爸爸占近六成六、妈妈占五成七,服务年资十年以上占四成六。陈乘斌分析,时代氛围、家庭结构改变、中壮年饱受生活挤压,不敢生养孩子,哪有心力照顾寄养童?

除寄养家庭老化,居住空间也是一大难关,不少人想担任寄养家庭却因居家环境不符规定作罢。陈乘斌建议,政府应释出社宅空间,优先让寄养家庭、团体家庭入住,也能就近提供寄养家庭支持性服务,针对特殊孩子提供在宅育儿、早疗等。

宣布年底前终止全台寄养家庭服务的台湾世界展望会表示,社工人力不足、寄养家庭愈来愈难召募,且当代多数寄养童为特殊儿少,照顾更困难,建议应走向机构式或团家的照顾模式。

卫福部社家署副署长周道君表示,各种家外安置资源都不会偏废,现已放宽补贴家属安置费用资格,减轻旁系亲属经济负担,团体家庭近年也快速增长,预计明年将逾五十处,同时研议修法,让团家有明确法源依据,寄养家庭则将持续召募,并针对不同照顾难度提高照顾补贴。